第A11版:农民信箱

《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出台

“湖长”是一个什么“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继“河长”上任后,“湖长”也“上线”了。
  那么,“湖长”是个什么长?与“河长”有什么关系?“湖长”主要做什么?为什么设“湖长”?“湖长”责任如何落到实处?现为你逐一解读。
  “湖长”是个什么“长”
  《意见》指出,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2018年底前,全国湖泊将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湖泊最高层级的“湖长”是第一责任人,对湖泊的管理保护负总责。
  湖长制是河长制“再升级”吗
  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全国省、市、县、乡四级30多万名河长上岗履职,河湖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很多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多头管”到“统一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受到人民群众好评。“湖长”一词正式发布,距离“河长”一年有余。此举意味着我国在建立河长制有力管理保护江河后,针对湖泊特点和问题推出湖长制,进一步强化管理保护工作。
  湖泊为什么需要“湖长”
  与河流相比,湖泊水域较为封闭,水体流动相对缓慢,水体交换更新周期长,自我修复能力弱,生态平衡易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容易发生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存在内源污染风险,遭受污染后治理修复难,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大,必须预防为先、保护为本,落实更加严格的管理保护措施。
“湖长”要治疗哪些湖泊“疾病”
  一些地方围垦湖泊、侵占水域、超标排污、违法养殖、非法采砂,造成湖泊面积萎缩、水域空间减少、水系连通不畅、水环境状况恶化、生物栖息地破坏,湖泊功能严重退化。虽然近年来各地积极采取退田还湖、退渔还湖等一系列措施,湖泊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尚未实现根本好转。
“湖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严格控制开发利用行为;加强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实行分区管理,强化岸线用途管制;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加大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 浦超 杨思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