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晓潮来稿说,冬季是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农民给葡萄修枝“整容”的关键季节,修剪下来的大量葡萄废枝被运到村委会设立的秸秆回收中心过秤、结算,再由回收中心把葡萄废枝统一运至一家生物质燃烧发电企业,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可以前,农民对葡萄废枝的处理要么露天焚烧,要么转运到别处填埋,影响环境卫生。现在葡萄废枝变废为宝,农民当然高兴。
笔者觉得,要想真正治愈秸秆焚烧这一顽疾,除了一些必要的宣传教育和惩罚措施外,不妨依靠科技创新,变堵为疏,让农民从“不敢烧”转变为“不想烧”。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让秸秆得以综合回收利用,才是真正的关键。
据报道,上虞区章镇镇灵运村种植大户管志新,不仅把自己农田里产生的秸秆加以综合利用,而且建立了一个虞南地区秸秆综合回收利用收购站,把收购进来的秸秆送到当地一家晶乐塑粉厂,由该厂利用生物科技进行再加工,使之转变成有机肥,从而实现废物再利用。再如,地处杭州湾上虞经济开发区的春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前几年启动了一项生物质燃烧发电的再生能源技术,在全区设立了10多个秸秆收购站点,按规定价格收购,统一运输,统一贮藏,为农民销售秸秆打开方便之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提出更高要求。给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找到一条合理的出路,是关乎民生、合乎民情、顺乎民意的一件大事,其意义不言而喻。笔者觉得,实行秸秆综合利用,要在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立法推进等措施的同时,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农民三者的利益关系,合理分担处理成本,使秸秆变废为宝这一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唯有如此,秸秆焚烧“狼烟四起”、秸秆乱扔污染环境的现象才能得以杜绝。
“真问责”才能倒逼“真扶贫”
作者宛诗平来稿说,日前,中央纪委和河北省纪委通过走访调研、专项检查和巡视巡察,发现张家口市及蔚县、康保县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突出,主体责任缺失,工作作风不实,脱贫攻坚任务落实不到位。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对张家口市、蔚县、康保县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作出严肃责任追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是党和政府向全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兑现承诺、实现梦想,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然而,脱贫攻坚路上,部分干部的表现差强人意,使得扶贫工作开展不力,或不精准、不实在,更有虚报冒领、截留克扣、优亲厚友等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各级干部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性、紧迫感认识不足,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作风不实所致。“真问责”才能倒逼“真扶贫”。精准扶贫工作事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容不得半点懈怠、漂浮和腐败。对于纪检监察部门来讲,每一个项目和每一笔资金落实后,都要精确锁定目标和范围,及时跟进,使执纪有的放矢,让纪律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同时,还要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加强警示教育,矫正“小贪不算腐败”的错误观念,克服基层“不易被发现”的侥幸心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将贪腐念头扼杀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