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曾庆丰:做活笋产品营销大文章

  “现在,网上买农产品的人多起来了,我的网店生意一直不错。”近日,在位于龙游电商城的龙游哲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员工们正忙着接单、填单,将笋干、冬笋等笋产品发往杭州、上海、广州等地。
  “哲商”总经理曾庆丰说,上个月通过“竹海圣都农产品”淘宝店就卖了750公斤笋干,公司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合理调配,已销售笋干、冬笋等笋产品近4万公斤。
  41岁的曾庆丰是龙游县沐尘乡康源村人。早在1996年,他就到杭州当推销员,专门销售包装设备。“做了8年,年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等我离开杭州时年薪已达5万元。”2004年,曾庆丰积累了创业资本后回到龙游,投入100多万元,办起金创包装机械厂。机械厂除生产工业方面的包装设备,还生产茶叶、发糕、山茶油等农产品的包装设备,年销售额300万元。
  “看到老家的农户卖毛笋经常要从山里背到溪口镇卖,相当困难,我就想到了收购笋干在网上卖。”2012年12月,曾庆丰成立了龙游农苑竹笋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农资源”商标,重点销售笋产品。
  他说,龙游溪口一带有一种叫“凤尾银丝”的笋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很有名。这笋干是用30厘米以下的嫩春笋加工而成,先是把春笋煮熟,再剖开,用手撕成一丝丝,只留一笋尖,然后,再把它晒到屋外,摊在竹匾上就像一尾尾凤凰的尾巴,因此叫“凤尾银丝”。
  “这种笋干一定要当天挖来当天加工,是不放盐的淡笋干,成本很高,因此,这种笋干每公斤卖到120元。”曾庆丰介绍,他一年能在网上销售“凤尾银丝”笋干达4000公斤。
  2012年年底,曾庆丰“试水”淘宝平台,为当地村民打开冬笋销路,赚了三四万元。第二年,他年销冬笋1.5万公斤,淘宝店“竹海圣都农产品”也因销量大而位居淘宝网站搜索首页。
  然而一个月后,“竹海圣都农产品”很快又因销售量下降而从首页消失。“辛苦做出来的首页不能就这样没了。”曾庆丰说,冬笋从上市到下市的时间不到45天,所以网上卖笋差不多只能卖一个半月,之后,网店便会因没有交易量而被顾客遗忘,下次再想通过网店卖农产品就难了。
  怎样才能让网店一直保持交易量呢?曾庆丰开始拓展笋产品链,把笋干、水煮笋、即食笋零食等不受淡旺季影响的产品包装上线。“网上交易,网店装修得再好、广告打得再好,不如顾客的一个好评有说服力。”曾庆丰说,不过,网上卖东西,包装也不容忽视。包装行业出身的曾庆丰在包装上下足了功夫,礼盒和包装箱进行科学设计,反复试验,“既可宣传自己的产品,又能保证产品不被压坏。”曾庆丰说,尽管每个硬纸箱要花费5元成本,但保证了产品质量,赚取了回头客,这笔买卖划得来。
  为了做大笋产业,去年10月,曾庆丰还投入120万元,在沐尘乡建了个果蔬气调保鲜的标准化加工厂房。笔者看到,厂房里建了3个气调保鲜库,有半成品挑选车间、烘干车间、成品包装车间等。“我们的保鲜技术是全国领先的,运用进口的制冷设备和先进的气调保鲜技术,保鲜竹笋、番薯等农产品,实现错季上市,提高产品价值。”曾庆丰说,3个保鲜库能保鲜200吨竹笋,今年工厂化加工笋干估计达2.5万公斤。 胡宗仁 郑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