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军 杨凌紫 季颖
本报讯 24日以来,雨雪冰冻天气开始影响我省,尤其是浙江中部、北部部分山区,严重的积雪冰冻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各地农业部门、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行动起来,提前应对,主动应对,努力将低温雨雪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齐心协力御寒潮
连日来,长兴县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天气。为把雨雪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1月24日开始,长兴县农业局组织5支技术服务队,深入全县17个乡镇(街道)的农业园区、生产基地,指导帮助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农民群众采取有效防御措施,防灾减灾。
1月25日下午1时多,灰蒙蒙的天空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踩着已被积雪覆盖的机耕路,记者跟随一支技术服务队走进位于长兴县虹星桥镇的湖州长兴润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生产基地。记者在基地的单体钢管大棚内看到,莴笋、芹菜等蔬菜外面搭起了一个小拱棚。公司负责人吴润杰是一位种菜经验丰富的老菜农,他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寒潮,他早在几天前就落实了蔬菜的防寒措施。“像莴笋这类蔬菜比较娇嫩,容易被冻伤。”吴润杰说,他在大棚内又搭了一个小拱棚,加了一层薄膜覆盖,这样就等于给它们又穿上了一件“棉衣”。“除了防冻,还要做好抗雪等工作。”一旁的长兴县农业局农技推广总站站长沈林章向吴润杰建议,可以在大棚内加一些竹子制成的支柱,每隔10米左右撑上一根,防止积雪过多引发大棚坍塌。
随后,记者又跟随该技术服务队走进位于虹星桥镇的长兴轩乐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水果生产基地。记者在基地的连栋钢管大棚内看到,大棚内也搭起了小棚,地表还覆盖着一层薄膜。小番茄、草莓等水果因为地膜、内遮阳网等多重设施的保温防护,长势良好。沈林章向公司负责人朱丽晶建议,为防止夜间低温冻害,可以在草莓等作物上面再盖一层无纺布。“还可以在大棚内加一些无烟炭盆,提高夜间大棚内的温度。”沈林章说。
减灾指导到基地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遭遇入冬以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持续雨雪天气。低温雨雪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小影响。余杭农业局紧急行动起来,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农作物抗寒防冻技术指导。
1月25日下午,该局农技专家小组来到杭州德运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瓶窑镇的种植基地。该基地种植了50余亩蔬菜,此时,田间、大棚上已有不少积雪。据合作社负责人马后德介绍,种植基地内有3亩左右大棚膜、大棚支架受积雪重压发生凹陷、垮塌,部分花菜小苗受到了一些影响。
专家小组通过走访发现,除了大棚蔬菜,大棚水果受此次冰雪低温天气影响也比较大。该区径山丰莹农业园以种植猕猴桃为主,为防治猕猴桃溃疡病,采用避雨栽培方式。“此次雨雪天气中,基地大棚虽然提前采用支柱加固,但仍有150亩左右大棚由于积雪过厚,支撑不牢被雪压塌,受损大棚400个左右,完好无损的只剩下100个不到,直接损失300万元以上。”基地负责人陈保华说。
了解情况后,余杭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施鸿鑫向农户们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持续关注降雪动态,对大棚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薄膜和支架,发现破损要及时更换和加固。还未受到影响的大棚应马上通过棚内设立支撑等方式进行加固,提高抗压能力防止坍塌。同时,安排专人管护,实施人工除雪等措施,夜间也应及时扒除大棚上的积雪,必要时可采取破膜等应急措施保棚架。
农技专家还提醒农户,及时抢收可上市蔬果。无论是露地蔬果还是大棚蔬果,已可采收的,都尽量抢收上市,以减少损失。
落实措施降损失
1月26日一大早,浦江县檀溪镇葡萄种植户毛良志就匆匆赶往葡萄基地,忙着给葡萄大棚清雪。“我的葡萄基地在山区,昨晚这里下了一夜雪,不尽早清理,葡萄大棚会被雪压坏的。”毛良志说。“三四天前,农业局就通知要降温下雪了,让我们加支撑柱、换掉陈旧零件。”毛良志说,今早检查下来,基地内有3-4个大棚被大雪压坏了,好在直接损失不大,也没有给葡萄树造成损伤。“接下来,农户不仅要做好农作物的保暖、防冻等措施,还要做好防病工作。”陈菊芳说,现在蔬菜以大棚种植为主,长期的阴雨天气导致大棚内湿度较高,容易引起病害的发生。“农户要注意大棚通风,降低棚内湿度,确保草莓、莴笋、芹菜等蔬菜、水果的正常生长。同时,要加强对番茄、茄子等秧苗的保护,确保夏菜的正常生产、稳定供应。”
为降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农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和损失,金华市农业局共成立了9个指导小组。连日来,各小组先后奔赴各地,实地指导农户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婺城区琅琊镇泉口村种菜大户陈建新的基地曾发生过大棚坍塌的情况,像这样的基地是我们检查的重点。”陈菊芳说。
除了实地指导,近段时间来,金华市农业局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第一时间定向发布畜牧生产、蔬菜生产等的防冻措施,同时,通过当地媒体及时告知农户各项防灾减灾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