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我省畜牧业从转型攻坚向提质升级发展转变之年。一年来,浙江以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创建为主抓手,精准发力,在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养殖污染事件、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流域性漂浮死猪现象四条底线的基础上,畜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亮点纷呈。美丽畜牧业蓬勃发展,全年新增省级美丽牧场300余家,超额完成70%以上;首批7个绿色发展示范县建成并公布。养殖污染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处理,超额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粪污处理设施改造任务,完成率126%;中央环保督察反馈中,没有一条涉及养殖污染整改意见。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湖羊、蜜蜂、优质土猪等特色精品畜牧业发展良好,生猪存栏止跌趋稳。重大动物疫情保持平稳。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抽检合格率99.9%以上,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300余件。
突出示范引领
让美丽畜牧业发展快起来
去年以来,我省多措并举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美丽牧场创建如火如荼,各地创建数量超过600家。首批绿色发展示范县建成,衢州、宁波和23个畜牧产品主产县开展整建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已建成7个省级绿色发展示范县,龙游县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县。数字畜牧提速发展,完成智慧畜牧业云平台建设,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承担的24项行政许可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省政务服务网,其中列入前100项高频事项的项目有效缩短办理时限5个工作日以上。义乌华统、舟山华晟等一批高水平数字化牧场开建,200余家生猪、湖羊场完成设施改造提升。畜产品电商销售加速、鲜品增加,丽水、衢州等地不少土蜂蜜电商销售额比上年增20%以上。
突出民生实事
让养殖废弃物利用多起来
去年,我省突出抓好畜禽粪污处理这一民生实事。全省320家年出栏5000头以上养猪场全部完成粪污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完成率126%;规模养猪场全部安装养殖污染在线防控设施,纳入当地环保监管平台,全年线下网格化巡查超30万人次,平均每场每月4人次以上。全力做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各项工作,组织开展3次全省性大排查大整治,迅速整改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做好督促跟踪,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没有一条涉及养殖污染整改;大力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省政府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高水平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联合环保厅共同制订技术导则,大力推广沼液就近利用等模式,全年资源化利用沼液834万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
突出特色精品
让畜牧业结构优起来
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湖羊、兔、蜜蜂等特色精品畜牧业,先后举办湖羊产业大会、蜜蜂产业大会、世界蜜蜂日等活动,实施蜜蜂“十箱万元”精准扶贫,推动特色产业振兴提质发展。不断优化区域布局,统筹省内省外养殖布局,丘陵山区、沿海滩涂畜禽养殖有所增加。出台促进省外养殖基地发展意见,有130个养殖企业在省外建基地,实际年出栏生猪达230万头。大力推动三产融合,做大做强10余条超10亿元全产业链,着力培育一批牧旅融合的畜牧业特色小镇,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流入畜牧业。组织举办禽类、猪肉、蜂产品3类“十大名品”和最好吃猪肉评选。
突出综合防控
让畜牧业发展安全底线牢起来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部署开展四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专项行动,首次开展H7N9强制免疫,入冬以来未发生人感染病例,全年免疫各类疫苗3.78亿头(羽)次,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合格率在70%以上。组织举办全省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演练、防疫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延伸绩效考核工作,连续3年被农业部评为优秀。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抽检148万批次,合格率达99.9%以上。加强网上兽药经营整治,组织开展全省饲料生产和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使用整治专项行动,全年查处违法案件110起。继续推进屠宰场清理和改造,已清理小型屠宰场点10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压减到215家,改造提升27家。推进家禽“杀白”上市三年专项行动,全年屠宰净膛“杀白”禽约4000万只以上。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排查3085个无害化处理重点场所,消除隐患点122个。继续深化长效机制建设,有60个县(市、区)实施了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21个实行跨区域处理。
突出执法检查
让行业监管强起来
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二到位三合规”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全年检疫畜禽2亿余头(羽)次,立案查处各类案件1139件,罚没款168.89万元。组织创建动物卫生监督示范窗口,建成省级示范窗口60个。严格调运和屠宰监管,开展省外动物及其产品调运“严查严管严打”专项行动,全年查获疑似重大动物疫病车辆7车次,处置17起省外调入肉牛检出“瘦肉精”案。组织开展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违规行为,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4万人次,查处案件91件。 浙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