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气温降低,一些地区爆发严重流感。与此同时,一份号称转自某儿科医生的“儿科用药宝典”在微信热传,刷爆朋友圈。该“宝典”手写记录,书写工整,针对孩子发热、咳嗽、头疼等症状列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如“发热,低于38.5℃,物理降温,冰敷、泡脚、热水澡”等。
在流感爆发之际,这份“宝典”被很多家长视为儿童用药指南,甚至称为“自诊用药标准”,但网传的“宝典”真的可以让孩子免于就医吗?
2017年12月底,有媒体采访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边逊,边逊称该“儿科用药宝典”究竟是不是出自儿科医生之手尚无可知,虽然有一定道理,但过于公式化,患儿的病情发展千变万化,如按这种公式化的所谓“宝典”照方抓药,很可能延误患儿病情。如文中提到“大于3岁的孩子适合吃京都念慈庵来止咳”,边逊说这个中成药的原型是蜜炼川贝枇杷膏,从中医角度来说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肺燥之咳嗽、痰多、胸闷等,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如果是风寒引起的咳嗽就不太合适。
2018年1月8日,有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李丽,李丽说这份用药宝典并不完全可靠,若完全照做,有可能导致用药过度。李丽对“宝典”逐条分析,并从专业角度给出用药提醒。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管药师李晓蕾也表示,“宝典”中存在不少错误之处,并不具备指导意义。她还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有传言称,这份“儿科用药宝典”是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某主任提供,也有人称是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所作。近日,这两家医院均进行了辟谣,否认出自该院医生之手。 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