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农机化

加快农业“机器换人”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盘点2017年浙江农机化发展

  •   2017年,我省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精准发力,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全省新增各类农机装备9.5万台(套);水稻机械栽植面积达375.1万亩,同比增长16.7%。粮食批次烘干能力达9.5万吨,增长12.7%。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74.3%,稻麦机烘率预计超过50%。我省农业生产方式加速向机械化作业、设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无人化操作转变,全省农机装备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农机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示范省建设扎实推进
      持续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建设。下发《浙江创建全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实施方案》,提出了“一抓手、八重点”的工作任务;深入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安排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资金1200万元支持各地开展示范创建。制定印发《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基地评价方法》,评定推出第一批可学、可看、可推广的示范样板,建成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2个、示范乡镇50个,示范基地152个;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建设。宁波奉化区、鄞州区,永康市、义乌市、德清县列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完善政策助推发展
      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调整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扎实开展政策解读、宣传,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购置适用农机装备。一是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切实抓好政策宣传解释、信息公开、监督检查等工作,确保政策规范、高效落实。全省共落实补贴资金3.5亿元,支持农户新购置农机装备6.4万台(套)。二是创新完善农机新产品补贴政策。争取农业部和省财政支持,继续实施中央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分别将单轨运输机等3类产品、水平自动控制系统等5类产品列入中央和省补贴范围。在此基础上,督促指导5个市、11个县(市、区)出台了首台(套)农机引进补贴政策,促进农机新产品推广应用。三是创新出台植保无人机补贴政策。争取农业部支持,将我省列为全国6个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省之一,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植保无人机补贴政策,其中单旋翼每台补贴3万元,多旋翼每台补贴2万元。
    技术装备应用加快
    农机化适用技术加快普及,农业“机器换人”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是深化农机农艺融合。联合农艺部门修订《浙江省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新增水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机械烘干、秸秆处理等方面内容。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创建,新建粮油、茶叶、食用菌等产业融合示范点55个,进一步研究完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体系。二是推进关键薄弱环节机械化。发挥政策项目导向作用,支持引导农户引进应用先进适用机械化技术装备,重点发展水稻栽植、粮食烘干、畜禽饲喂、食用菌接种和灭菌、果蔬育苗和栽植、山地运输等机械化,农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推进智慧农机建设。积极探索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应用,引进自动化、智能化农机装备,预计建成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49个。
    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
      农机化服务主体持续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提升。一是推进服务主体规范化提升。制定印发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标准,启动合作社示范创建三年活动,按照“五有”(有完善装备设施、有良好运行机制、有健全管理制度、有较大服务规模、有显著综合效益)标准,建成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9个、省级示范社133个;二是推进服务主体综合化提升。引导服务主体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打造农机合作社联合社、“2+N”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在扩大服务规模、增强服务能力的同时,优化服务主体区域布局,提升集约化水平。建成农机综合服务中心63个;三是推进服务人才素质化提升。在杭州、金华、台州等地建立3个省级农机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组织举办浙江农业之最水稻机械插秧擂台赛,实施农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培训农机管理经营、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各类农机实用人才3.2万人次。此外,在农时季节组织技术服务队65支,落实农机作业用油5.1万吨,发放跨区作业证3000份,确保了机械化生产服务顺利有序开展。
    农机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农机行业管理有力有序,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一是开展拖拉机专项整治。联合交警等部门开展上路执法1098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3735起,收缴伪造证照97副,并对15354台外省籍拖拉机、3703名外省籍驾驶员进行信息备案登记,建立临时档案;二是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共检查农机合作社、维修和报废回收企业及驾驶培训学校等单位3300家;三是开展农机安全大宣教。组织举办了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宣讲、安全生产宣传咨询、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安全知识下乡等一系列活动;四是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建设。制定印发《“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启动新一轮示范创建活动,去年共新建示范市1个、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52个、示范岗位标兵15个;五是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淘汰。依托中央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和省农机报废补偿政策,引导农户报废淘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8561台,累计使用各级补贴资金2290万元。在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的保障下,农机安全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好转态势。去年发生的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较上年分别下降30.2%和44.7%,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
    质量管理狠抓不懈
      各级农机部门加大力度做好农机质量管理。一是开展农机质量月活动。共组织现场宣传咨询活动184次,发放资料2.8万份,悬挂宣传横幅、制作展板、宣传专栏等1402条(幅),培训相关人员5258人次;二是开展农机质量调查。组织对562个动力喷雾机、243个风送高射程喷雾机进行了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作业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调查,分别涉及调查样本562个和243个;三是开展农机推广鉴定。共完成168个产品的省级推广鉴定任务,9个产品的部级推广鉴定任务,帮助53个企业177个产品到外省申请推广鉴定。
    改革创新引领发展
      我省农机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农机化发展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农机监理业务系统与政府网“一窗受理”网口对接,起草农机相关审批事项办事服务指南,收集整理联合收割机操作证件数据信息6278个、联合收割机牌照数据信息10559个、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数据信息1298个,并导入“最多跑一次”改革数据仓;二是健全农机保险支持保障机制。联合人保财险、安信农保签订农机保险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农机安全管理与金融保险风险管理相结合的农机管理新模式、设施农业风险管理合作新模式和金融服务合作新模式,满足农民机手保险需求;三是健全农机信贷支持保障机制。联合蚂蚁金服签订农机信贷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实现农机产品购置贷款在线申请、实时审批和即时发放,满足农民机手信贷需求;四是健全农机产学研推合作机制。引导省农机学会与台州市路桥区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农机科技协同创新服务站,并推动大学院校、科研单位与农机生产企业合作建立5个企业创新驿站。
    李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