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的有机大米,是在去年11月拿到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的,这是衢州市第一家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大米。”近日,在江山市凤林镇桃源村,笠渔家庭农场负责人周金明指着七八块稻田告诉笔者,有机水稻种在养蟹的田里,通过稻田养蟹、稻田养鱼,一亩收入超万元。
那么,他的有机大米是如何种出来的?“最初,我是养大闸蟹的。”周金明是江山市凤林镇苗青头村村民,1998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退伍后,周金明便到宁波开起了饭店。其间,他无意中听朋友说起,养殖大闸蟹市场前景看好,这让他动了心:家乡的土质、水质十分适合养殖大闸蟹。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和学习,他决定回乡养殖大闸蟹,并从江苏阳澄湖的朋友处引进蟹苗。2011年8月,周金明投资150多万元,开始养殖大闸蟹。利用清水养蟹,养了七八个月,一只蟹就有2两多重,50亩大闸蟹卖了20多万元。
2014年,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周金明在100多亩水稻田里套养螃蟹。“10万只蟹苗是三四月份养下的,杂交水稻是6月中旬种的。”他说,稻田养蟹的好处是,这些螃蟹在稻田里吃害虫、螺蛳及鱼虾,不但生长快,而且提高了水稻品质。
蟹是清水养殖,防病只用生石灰消毒;水稻是按照有机稻来种植,从不治虫,施肥只施菜籽饼。因此,他的水稻和蟹都拿到了有机证书。“有机水稻的栽培需要具备独立的区域,不仅环境要没有污染,水源也要好,而且不能施化肥打农药。”他告诉笔者,要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还真不简单。他的有机稻从播种到收割生长期达到了180天。因此,有机水稻的栽培成本高。插秧是人工的,除草也全靠人工。仅除草,每年要花费近万元人工费。“加工成大米,一公斤米成本达12元。”
周金明介绍,从有机水稻的转换期开始,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工作人员就经常来农场进行水、土的取样检测,稻谷也需随机抽样检测。每年的费用就要2万多元。
经过3年多的努力,农场的环境更加好了,田里的青蛙特别多,还不时有野鸭子、白天鹅出现。“我在水田放养螃蟹,还放养了喜欢吃虫子的禾花鱼。”周金明说,通过青蛙、螃蟹和鸭子吃田间的虫,鱼吃螃蟹、鸭子的粪便和落入水中的虫子,青蛙、螃蟹、鱼的粪便成为水稻的养分,这就形成了一个稻田全生态小循环。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景象,就在他的农场再现了。“去年水稻亩产320多公斤,蟹是减产的。”他说,虽然蟹是减产的,但却多了一批禾花鱼,今年推行稻田养鱼,已经放养了16万尾禾花鱼,大的有六七两重了。
为了核实其是否为衢州第一家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稻,笔者打通了电话。一名姓项的工作人员回答:有机水稻确实是他们中心认证的,是衢州第一家。“今年收割有机稻谷3万多公斤,加工后的有机大米已经卖了不少,慕名来买的人中江山人多些。”周金明说,现在也有一些外地人来订购,主要是大米的质量好,吃了放心。这种大米烧出来的饭是一粒粒的,烧的稀饭也很浓稠、喷香。
他给笔者算了笔收入账:一亩水田产的成品大闸蟹与禾花鱼收入7000多元,稻谷亩产按320公斤计算,加工出的有机米估计能卖4000元,两项相加就给他带来了超万元的亩收入。
胡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