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的350亩黄茶,边栽种边铺上杂草,与原来260亩黄茶连成片。过完这个冬天,我们就能成为‘黄茶第一村’,靠一片叶子富一个村子。”这几天,缙云县大源镇龙坑村村民郑国强没事就喜欢站在村头,喜滋滋地看着迅速壮大的成片茶田,“茶苗从天而降,这样的好事,让大伙高兴坏了。”
与仙居接壤的龙坑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山村经济十分落后。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去年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郑国杨和村委会主任一合计,两人自掏腰包,垫资30多万元,买来70多万株黄茶苗分发给全村村民栽种。“村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之前也有基础。再连片种植,就能形成规模,打出名气,让龙坑黄茶香飘山外。”郑国杨说,“全村人共建共享的美好生活,就在前头。”
于是,去年秋冬之交,村民们拿着这笔垫资款,委托农技干部精心选择全县最佳黄茶苗,一车车运进了山村。为了新栽茶苗不受冻,村里决定对边栽边铺草的农户给予奖励。村民们则按事先培训的技术进行栽培,很快完成了350亩新茶苗的栽种。
大源镇农综站站长李健说:“除少数农户留下小块地种菜外,其余土地都种黄茶了。还有400亩新开发土地,将在新年春季前完成黄茶栽种,届时千亩黄茶全部实行统防统治。”
龙坑村共有270户786名村民。之前,大家种过菜,养过蚕,养过长毛兔,但因规模小,知名度低,效益不高,因此,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穷日子的状况,许多村民只好外出打工,村里很冷清。从早几年开始,在科技特派员指导下,部分村民开始种茶叶,收入逐渐增多。
省科技特派员李强表示,龙坑村山高土厚,且土质经检测是偏酸的砂壤土,十分有利于茶叶香气物质形成。近年来,村里发展了260亩绿茶和黄茶,部分已盛产,每年2万元及以上收入的农户有10多户。绿茶平均亩产值约在5000元左右,而黄茶的收益至少是它的两倍以上。
郑国杨说,接下来,农业部门将大力支持村里对茶叶基地进行完善提升,帮助村里打响“黄茶第一村”品牌,让村民们家家户户都有“摇钱树”。 王巷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