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他们返乡赋予乡村新的“造血”功能

  12月17日下午,2017浙江现代农业风云榜终评在杭州举行。“做农业不易,做社会认可的品牌更不易。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为浙江农业创造更多亮点。”现场,荣获创新奖的台州玉满园水果合作社创始人冯仁方由衷感叹。作为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的返乡大学毕业生,冯仁方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做出了表率,让更多人看到了青年返乡带来的价值。
  其实,冯仁方只是我省众多返乡创业青年中的一个典型。他们的回归,不仅促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农民增收创造了便利条件,改变了村庄的经济面貌,更带来了一场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生活方式、农民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盘活农村资源,改变村庄经济面貌
  冬日的一个午后,在天台县雷峰乡崔家村,村民崔振林正在自家的猕猴桃园里忙活。年近五十的他,肢体残疾行动不便,和妻子经营一片小茶园为生。
  两年前,在村主任崔仲杰的带领下,崔振林承包了6亩地,和村里20多个农户一同种起了猕猴桃。“仲杰从县城回来开农场后,种起了火龙果和猕猴桃,我们当地以前很少种热带水果的,上市后生意很红火。他当选村委会主任后,想带我们一起种猕猴桃,他在全村发起征集,报名之后由他统一供苗,免费教我们种植方法,还全程指导果园管理。”崔振林笑着说,多亏了有年轻人带头,自己才有了更多创收机会。
  今年秋天,崔振林2015年种下的猕猴桃收获了第一批果,500多公斤。他也学着崔仲杰的方式,吸引游客上门观光采摘,并通过微信同城销售,小赚了一笔。
  和崔振林一样,在崔家村,跟着崔仲杰一起种猕猴桃的农户,都在今年迎来了收成,收益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这在农村,算是不少的收入了。看到他人尝到了甜头,不少村民主动找到崔仲杰,也想跟着他种猕猴桃。
  眼前的景象,让崔仲杰由衷高兴。他说,自己相对年轻,又是村委会主任,带动村民致富是他的责任,也是他内心的渴望。“个人的力量很单薄,我希望自己能带个好头,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有责任感的,我们把帮扶的事当成一场接力延续下去,村庄才能真正发展起来,村民的生活才会更加富足。”在崔仲杰看来,农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老一辈复制以前的经营方式,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的回归,能赋予村庄“造血”功能,也有利于长远发展。
  有人通过自己的力量直接带动村民致富,也有人间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在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近几年来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商机。
  “民宿开得多了,旅游经济发达,周边产业也带动起来了。过去,村民种的农副产品,只能批发低价销售。这一两年来,随着旅游住宿的人多起来,农民自家种的桃子、猕猴桃和杨梅等水果供不应求,四分之三以上都是销给游客的。”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村委会主任应志平表示,正是年轻人的回归,激发了村里各个产业的活力,推动着全村经济的发展。
创新经营方式,农村接轨“现代化”
  随着一批批青年返乡,他们把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式也带入了农村。
  在临海市涌泉镇,85后青年冯仁方是较早一批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他从大学起就开始梳理中国整个柑橘产业,后又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完成了《农产品品牌创新与竞争力提升——对“涌泉蜜橘”品牌创立发展的实证分析》。
  自2010年创业以来,他通过种植技术的改良和交易方式的创新,不断研究专业知识和技术,竭尽所能摸索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把适用的技术和广阔的发展视角,带给当地农户。“以商品包装为例,我们现在选用的是每箱30个橘子,8个叠一起,对应一个出气孔的方法,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和外观等专利。这样的装箱法,让橘子保质期足足延长了一倍。高品质的外盒,上面站一个成人都不会损伤到箱内的橘子,这大大减少了长途运输的风险。”冯仁方说,现在“玉满堂”蜜橘的包装规格更加丰富,符合各种销售运输渠道,也成为不少橘农复制的样本。
  如今,冯仁方已成为浙江省农村电商导师和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创业导师,接触过无数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在他看来,创新精神和闯劲是年轻人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了解这个时代需要什么东西。在农业现代化、科技化的潮流之下,他们到农村创业就业,能把时兴的理念和先进的科技带到农村,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值,创造更高的收益。
  “不只是农业领域,现在农村几个比较热的产业,比如电商、民宿或是文创,业内的变化都是日新月异的。我们需要不断从外界汲取新的养分,了解消费升级的趋势,才能在年轻人返乡的潮流中找准定位,站稳脚跟。”冯仁方说。
  这一点,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的90后姑娘朱雪芳十分认同。“现在农村都在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业,我们家有地理优势。但像我父母这一代,原来对于这个行业懂得很少,我时常和他们分享现在的消费形势,他们的观念也有所转变。比如他们之前比较节俭,对农家乐日常经营中的开支也会心疼。但现在他们价值观有所转变,会用购买服务的观点去看待这个问题,也懂得了只要我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总会有顾客愿意买单的。”朱雪芳说。
展现乡村魅力,推动乡村价值再造
  今年11月初,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的曦禾农场迎来首届收获季,正值霜降秋末时,百亩稻花香,一场水稻的文化体验之旅在此上演,年轻父母们带着孩子割稻、摘菜、制作田园宴,乐趣无穷……
  这场活动的策划者之一,是“乡识一场”创业项目的创始人陈婷——一位85后的椒江姑娘。今年年初,她辞去城里稳定的工作,致力于关注乡村建设,参与乡村营造,策划乡村旅游,带市民一起探索、发现、感受、体验乡村之美。“现代人大多习惯于城市的生活,很少有机会去了解农村的生活和文化,或许有些人想去体验农村生活,却不知道该去哪里,如何安排,体验哪些内容。我大学学的是城市规划,也很喜欢接触乡村文化,所以希望通过我们的规划,组织大家去一些好玩的地方体验乡村旅游,设置一些有意思的活动环节来认识乡村美物。”陈婷认为,和平日里大多数人走马观花的乡村旅游方式相比,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城市人更近距离地接触乡村,了解地域文化,感受乡村内在的魅力。
  创业之后,陈婷的日常就是往返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对接生产主体、寻找落地点、和村民沟通、联系民宿……她说,大多数时候都在奔波中度过,但感到特别充实。“因为我熟悉农村,也热爱文创,希望通过自己的规划,为乡村之美增添附加值,让更多人领略到其魅力。”陈婷觉得,这也是一大部分年轻人回来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她的想法,得到了仙居“十三都·云鹤度假农庄”主人林娅琴的认可:“许多极具环境优势的地方,在被投资以前,只有少部分人欣赏得到。我们通过打造项目将它们带到大家的面前,它的价值也再生了。”
颜静 陶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