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平湖市独山港镇丰荡村一片金黄色的稻田里,一台稻草打捆机驶入稻田,在来回行驶中稻草被“吃”得干干净净,被吃进去的稻草进入机身后被挤压成块并自动打捆。每当晚稻收割时节,田野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2017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并紧紧围绕绿色农业强省建设目标,按照全省农业工作总体部署,贯彻绿色生态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一控两减三基本”为主线,以农业“两区”和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为抓手,突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防治、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和沼液资源化利用等四个重点,明确目标、扎实推进,强化服务、坚定转型,组织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与模式的试验示范、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以技术服务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技术支撑和服务水平,推进“五省联创”和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
深化秸秆综合利用
为稳步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各地有关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意见,指导各地制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重点开展6项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继续推进秸秆全量化利用技术的示范、推广,组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熟化与示范基地建设,以省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基地为骨干,建立全省性的推广示范体系。围绕秸秆“五化”利用,总结、完善适应我省需求的秸秆生态循环利用主推模式,重点抓好秸秆机械粉碎翻耕全量还田、“稻菜轮作”模式秸秆全量利用、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等3项生态循环技术模式总结,牵头组织编制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编印标准技术挂图,加大推广力度。
编制整县制秸秆资源化利用方案,统筹秸秆还田与离田数量、落实不同利用方式规模、配套收贮运体系建设,整体推进全县域的秸秆资源化利用。召开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建设推进会,交流各地推进秸秆利用长效机制建设经验,同时,加强全省秸秆利用项目的实施与成效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将秸秆综合利用作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专项、整县制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和区域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项目重要建设内容。
科学监测农业面源污染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与调查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是拟订全省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工作方案,推进覆盖全省主要种植区域、种植方式、耕作方式、农田类型、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种养种类的监测网络建设。规范已建定位监测点的运行维护,加强施肥、作物轮作、耕作方式等农艺技术措施指导,完善站点采样、送检、记录、数据录入等关键环节,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延续性和及时性,同时,开展动态监测点的试点建设。二是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数据库建设,通过监测样品数据、污染源测算数据、统计公报和报表数据、相关考核数据等,探索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数据动态分析模型,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各地农业生态建设进展和成效奠定基础。三是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农业部分)普查的前期技术准备。开展取样检测、清查摸底和排放系数测算,加强业务培训和宣传发动,切实强化技术支撑。四是利用自动化监测手段、动态监测方法、农业生态环境评价办法、实用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技术、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手段等技术与模式的研究与集成,不断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分析和治理等环节的科技含量。
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
规模化沼气是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摸清沼气工程存有量、废弃沼气工程情况、现有沼气工程运行等底子。研究沼气工程建设、运维的难点所在,梳理沼气工程及“三沼”综合利用发展的政策建议。重点抓好2014-2016年中央沼气项目建设,做好2017年农村沼气项目的储备和立项申报。将农村沼气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作为农业生态能源工作的重要内容,围绕落实主体责任,指导落实相关的标准、制度,加强培训,确保沼气安全生产。突出废弃沼气工程、黑膜沼气工程重点,组织开展沼气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活动,规范应急管理、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处置,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探索农村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技术集成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多元化,更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
构建沼液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
沼液资源化利用是推进种养结合、拓展养殖空间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养殖污染治理、农业节水、化肥减量的有效手段。我省在今春开展70处沼气工程采样,摸清了沼液成分组成和规律,组织拟制沼液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导则,为沼液的科学施用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通过实施“5588”监测分析计划,及时掌握沼液组分变化情况,持续跟踪沼液施用对作物生长、农产品品质、土壤理化性状等的影响,为编制沼液精确施用技术指南(导则)提供支撑,确保全省800万吨沼液的安全科学可靠综合利用。组织召开全省沼液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分析当前沼液资源化利用方面存在的难点,强化问题导向。组织开展沼液深度处理技术、沼液精准施用技术、沼液对比试验等研究,从而推进沼液科学施肥体系的构建,实现作物按需、安全施肥。因地制宜开展沼液资源化利用示范,重点抓好在农业“两区”、区域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整县制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等项目中的组织和实施。组织召开全省“三沼”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一批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编制“三沼”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宣传手册和沼液综合利用宣传挂图,加强宣传。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指导和培育沼液配送服务组织,落实主体责任,加快推进沼液就地就近消纳、异地配送等多途径利用,强化种养对接、生态消纳,着力形成沼液资源化利用长效运行机制。
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强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支撑是各级农业生态能源工作部门服务绿色农业的内在要求。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主体,主动出击,主动征集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解决或攻关的农村能源、沼液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因地制宜试验、集成若干个技术或模式,示范、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依托“三农六方”等各类科技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套实施方案、一个联系专家、一组数据或示范效果、一个总结报告”的要求建设示范基地,促进“技术+团队+项目+基地”机制的建设。拟制“互联网+”行业应用和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试点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智能管理系统、沼气集中供气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沼气运行、沼液利用等信息实时传输与监控,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
秸秆打包
大江东规模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