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满足“阿拉”的美好生活需要

——浙江优质农产品火爆上海滩

  •   □本报记者 王美华 杨凌紫
      这几天,上海光大国际会展中心热潮涌动,人流如梭,为期5天的2017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以下简称“展销会”)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上海市民,他们开心地选购浙江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尽情地品尝浙江的农家特色小吃,深切地感受独特的浙江农耕文化……
    优品集结 上海“粉丝团”热捧
      凭借优异的品质及多年的推介,浙江农产品如今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团”。
      12月16日上午9时左右,展销会开幕不久,展馆内的人已是摩肩接踵。记者在一楼展区遇见今年82岁的上海市民伍大爷,他拖着储物箱,等待着正在采购的老伴。“家里人都喜欢吃浙江农产品,展销会上产品多,质量有保障,我们每年都来。”伍大爷说。
      此时,伍大爷的老伴也凑过来:“以前在展销会上买到的松门白蟹老好吃的,去年没有买到,很遗憾。今早再来寻寻看,有没有得卖。”说完,她便拉上老伴挤进了人群中。
      姜阿姨一大早就从虹口区曲阳小区出发,转三四趟车,花了一个多小时赶到展销会。“我是冲着湖州八宝饭来的。”姜阿姨笑着说,“我是上海人,爱人的老家在浙江湖州,我们对浙江的农产品蛮有感情的。以前去浙江游玩时,经常吃良中良八宝饭、丁莲芳千张包、诸老大粽子等湖州老字号食品,展销会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正宗的浙江品牌农产品。”“看到那么多好东西,老伴购物兴致很高,越逛越想买,早知道拉两个箱子来!”和老伴双双赶来的上海市民黄大爷乐呵呵地说。黄大爷家住在中山公园旁,早上坐地铁赶来逛展,不到2个小时,储物箱就塞得满满当当了。记者看到,仅庆元甜橘柚就有两箱,黄大爷笑眯眯地说,这是他们每次采购的主打产品。
    农家小吃 过了嘴瘾又长见识
      在不久前举办的浙江农博会上引发品尝“热潮”的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在上海滩依旧风头十足。“这个糕口感非常好,甜甜糯糯,而且不腻,吃完了嘴里还有米粉的淡淡香味。”上海市民钱女士告诉记者,一走到梁弄大糕的展位前,她就挪不动脚步了。“我平时很喜欢吃糕点,今天专门来找找浙江有哪些好吃的糕点。”钱女士说。
      大糕是余姚市梁弄镇的传统特产,2012年被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品尝之余,不少上海市民还驻足观看大糕制作工艺。大糕师傅王锡妲一边麻利地完成一道道工序,一边给大家介绍:制作大糕的材料主要有豆、米、糖、青箬等,共24道工序……说着说着,她就开始动手了:先把事先拌好的米粉,用筛子筛到模具里,然后刮平、挖空,放入豆馅,轻轻摇匀,再拿筛子轻轻地撒好粉,盖住馅料后,再刮平整。大糕上面还印上“福禄寿禧”“吉祥如意”等字样。最后,把大糕放入蒸笼里蒸,等熟透后,一块块翻出,放在煮过的青箬上。“我们那一带,嫁女娶亲都会准备许多大糕,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分享喜悦。过年过节,大糕也是必备年货。没想到上海市民也这么爱吃。明年我们争取再来!”王锡妲说。
      香气诱人的永康肉麦饼、热气腾腾的嵊州小笼包、甜脆爽口的黄岩红糖烤糖等展位前也挤满了上海市民。一位市民告诉记者:“这些农家特色小吃,除了独特的风味,还有深厚的文化传承,可谓是好吃、好看、好玩,饱了口福,还长了见识。”
    人气爆棚 参展主体喜笑颜开
      在上海这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可以进一步开拓浙江农产品市场,因此,参展商都十分看重此次展销会,希望能借此提高产品知名度。
      云和县兴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石余凤说:“这次我们带来了10多种食用菌产品,其中有新开发的紫木耳,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次展销会向上海市民推介这款新产品。”“您拿好名片,觉得好吃可以在网上订购。”石余凤边向上海市民介绍产品,边分发合作社名片。
      金华火腿历来颇受上海市民的青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的新女婿上门见丈母娘时,都要背上一只金华火腿。展销会第一天,记者三度经过金华金年火腿有限公司展位,发现一直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上海市民,装袋、称重、找零……销售人员忙得团团转。据公司相关人员介绍,开幕的当天上午,现场销售额就达2万多元。
      你的美好需求,我来满足。连续举办的展销会,在上海市民和浙江农业之间架起了一座连接产销的“金桥”,不但让上海市民“恋”上了浙江优质农产品,也让浙江参展主体喜笑颜开。
    图为上海市民选购浙江优质农产品。本报记者 杨凌紫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