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畜牧兽医

突出五个“更加注重” 高水平建设绿色畜牧业

刘嫔珺在全省畜牧业绿色发展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12月12日,在杭州举办的全省畜牧业绿色发展论坛暨美丽牧场培训班上,省农业厅副厅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刘嫔珺在作主旨发言时强调,我省畜牧业将围绕打造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绿色发展先行区,持续打好畜牧业转型升级战,努力提供更多安全优质、丰富多元的畜禽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重点在五个方面力求做到更快更好。
  一是要更加注重绿色示范创建。围绕大花园、美丽乡村建设,以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创建为大平台,高标准推进美丽牧场、绿色示范县创建,真正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赢发展。进一步拉高标杆,在环境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内在提质,实现内外兼修、内外都美,在2019年前完成1000家省级美丽牧场建设,争取未来5年,全省所有养殖场都按照美丽牧场的要求完成提升改造,一半以上的美丽牧场达到省级创建标准,培育推出一批在全国排得上号的标杆性美丽牧场;加快整县制示范创建。努力推动22县(市、区)的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畜禽养殖规范管理、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新型主体与农民利益共享等机制不断完善,力争到2019年底,高质量完成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创建,向农业部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二是要更加注重产业绿色发展。围绕满足老百姓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努力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畜牧业产品。优化布局结构,重点是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落地,确保真正按照环境条件和土地承载力布局畜牧业,实现禁养区全部退养、宜养区增量扩大,生猪等主要畜产品供给率稳定在50%左右。同时,统筹省内省外两种资源,加快在省外建设一批生猪基地,保障猪肉供给能力;推动一产“六畜兴旺”。在稳定生猪、家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蜜蜂、湖羊、奶牛、兔等特色产业,努力推动畜牧产业多元发展,力争未来5年,特色产业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加快“接二连三”发展。按照“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从一产向精深加工、旅游休闲等二三产业拓展,努力形成20个高颜值、有影响力的牧旅融合、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畜牧业特色小镇,使之成为畜牧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是要更加注重绿色提质增效。按照十九大提出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不断提升畜牧业种业水平、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效益兴牧。加强畜禽种业开发和育种平台建设,加强新品种(系)、核心种业企业培育,加快国家级家禽基因库建设,充分发挥地方品种资源优势,全面提升畜禽种业标准化、设施化水平;深化实施品牌战略。要持续推出优质畜产品“十大”排行榜,争取每年新推出1-2个有影响力的畜牧业品牌,着力打造一批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打响浙江特色畜产品“金名片”。
  四是要更加注重绿色管理服务。按照“大安全、大监管”的要求,运用绿色工作理念、工作方法,更加有效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强化信息化应用,充分发挥智慧畜牧业云平台作用,加快市县对接,用大数据来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服务水平,从破解用地难、融资难等方面着手,谋划制定一批政策,促进要素资源向绿色畜牧业发展集聚;严防严管严打,持续唱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四季歌”,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发生流行。严格投入品使用、养殖屠宰、省外调运等各环节的安全监管,从源头严控畜产品质量问题,严厉打击畜牧业各类违法行为。
  五是要更加注重绿色畜牧业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从单纯价格、质量向产地环境、文化内涵等转变,积极引导消费。年轻人是线上消费的主要群体,要加大特色化、品牌化、个性化产品的宣传,通过电子商务加大推广。要结合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工商企业主、城市文化人、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从事畜牧业,培育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懂畜牧、爱畜牧的新型畜牧人,让他们成为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新生力量。同时,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培育一批真正懂畜牧、爱畜牧的基层干部队伍。 应永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