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养生

皮肤干裂、瘙痒怎么办——

保湿和习惯很重要

  皮肤瘙痒,自查吃穿住
  冬天很多人皮肤干燥、瘙痒难耐,一抓就掉白色皮屑,于是坐立不安、入睡困难,心情也变得烦躁。为预防及缓解冬季皮肤瘙痒,日常生活几方面都要注意。
  第一,合理饮食。平常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具体来说,胡萝卜、南瓜、西红柿、玉米、排骨汤、银耳、蜂蜜、牛奶、花生、芝麻、核桃仁、红枣等都有助于减轻瘙痒。
  第二,选择宽松的衣物。秋冬的贴身衣物最好是纯棉制品,以宽松舒适为好,避免摩擦。较紧身的衣裤及化纤制品的衣物会增加皮肤的敏感性,使其瘙痒,引起过敏反应。温度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避免体表温差过大。
  第三,取暖有度。房间空调、地暖宜定时开停,瘙痒症患者不宜使用电热毯、电烤炉、电烤扇等。被褥不易过暖。
  第四,洗澡有讲究。次数不宜频繁,建议2-3天洗一次;时间不宜太久,5-10分钟即可;水温不宜过高,35-40摄氏度即可。洗澡时,不宜用力搓擦、搔抓。尽量选用中性或弱酸性的沐浴露,不要用碱性的香皂。洗澡后及时涂抹润肤霜,锁住皮肤水分,使其保持湿润,减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第五,放松精神。保持平和、乐观,防止情绪过激或不稳,加重瘙痒。工作上注意劳逸结合。
  冬季瘙痒症病情较轻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可缓解病情;病情严重者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临床治疗常以口服抗组胺药配合外搽润肤剂为主。中医还可从清热、凉血、祛湿、养血活血、滋阴润燥、补益肝肾、祛风止痒等方面进行全身调理,达到润肤止痒之效。 谢明峰
脚后跟痛,快保湿滋润
  王小姐平时很注重保养皮肤,然而,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她发现自己的脸保养得越来越嫩,脚后跟却开裂了,严重时都会渗出血来,痛得连路都不能走,到医院一查被诊断为“皲裂症”。“在冬季,大家常会遇到皮肤皲裂的问题,手部、脸部、脚部、膝盖和肘部等都易发生皮肤粗糙、干燥、开裂等现象,尤其脚后跟部位更是如此。”皮肤科专家马小玲说,入冬以来,像王小姐这样不注重足部护理引发皲裂症的患者每天门诊都会接到不少。
  皲裂症的发生与表皮增厚、干燥、外界刺激以及局部活动有关。手足掌部皮肤无皮脂腺,角质层较厚,并在反复活动中发生保护性增厚,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皲裂。但到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汗腺分泌减少,又缺乏皮脂滋润,再加上各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因素的刺激和摩擦,使掌皮较厚的皮肤变干变脆,失去弹性,当局部活动或牵拉力较大时,即可将其拉破而产生皲裂。另外,某些皮肤病如鱼鳞病、手足癣、冻疮等均可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皲裂。“平时在发现脚后跟皲裂时,不妨先看一看、摸一摸,判断是自然干裂还是因疾病引起,以便对症下药。”马小玲说,如果只是手感粗糙、不那么润滑,可能就只是皮肤干燥而已,常规进行润肤保湿,用温水泡泡脚,然后趁着皮肤比较润的时候,均匀涂上润肤霜(一天可多涂抹几次)即可。
  如果除了皲裂之外,还伴有脱皮、水泡、瘙痒等症状,就要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检查,遵医嘱有针对性地予以治疗。因为这类皲裂大多是由疾病所引起的,如真菌感染类的通常表现为脚趾间隙出现水泡、糜烂等;而湿疹类的常表现为干燥、苔藓化、有裂纹,往往除了足根部发病外,两侧也会出现相同症状。此外,还有一类就是遗传性疾病,这部分患者从小就会出现相关病症,一年四季发病,到了冬季病情则会加重。
  很多人发现足跟出现皲裂现象就猛吃蔬菜水果,并用白醋泡脚。对此,马小玲表示如果是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皲裂,那么通过所谓的“土方”治疗,效果甚微,应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对于手足皲裂应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否则一旦皲裂形成,就较难治愈。在秋冬季到来之前,提前做好润肤保湿工作,尤其是容易患手足皲裂症的人群,要对手脚、脸部和肘部等容易发生皮肤粗糙开裂的重点部位进行护理。户外工作者在冬季露天作业时要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减少物理、化学刺激,避免皲裂症的发生。
  如已发生皲裂,可以外搽一些保湿效果好的乳膏涂抹患处保湿滋润,不可用手撕,以免加速伤口的恶化,也不可过度活动,这样易把伤口磨破。对皲裂特别严重的要先用温水浸泡,时间以裂痕处角质层变软为宜,然后处理掉过度角化的角质层,并外搽上霜剂,膏剂或油剂,再用胶布或脚套将患处包裹,松紧适中,不影响血运,以便让药物充分渗透患处,这对于改善患处皲裂程度有着很好的效果。切莫因一时的偷懒,导致生理上的痛楚。 杨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