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季颖
本报讯 12月8日,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八部委公布了第一批40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浙江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整省推进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同时也是首批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
近年来,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浙江印记和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发展日新月异,201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017年实施“12188”工程(即建设100个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200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100个特色农业强镇、80条全产业链和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19万亩、现代农业园区818个;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焕然一新,以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等建设为抓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资源节约利用,确立“一控两减四基本”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基本构建了“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三级生态农业循环格局,农药化肥自2013年起(比全国提早7年)实现“零增长”,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农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7%、92%和76.8%;幸福美丽家园遍布浙江大地,以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基础,大力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实现建制村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覆盖90%的村庄,培育美丽乡村示范县12个;公共服务一体化全面提速,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围绕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先后颁布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耕地质量管理等一批法规规章,出台绿色生态农业53条政策清单,建立耕地、生态、资源保护补偿制度,实施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农政策,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领域、广覆盖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
根据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的要求,我省将继续深入践行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秉持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主攻方向,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优化空间布局、节约利用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强生产方式创新、科技研发创新、经营方式创新、政策体系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激励约束和政府监管,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推动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奋力打造高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浙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