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分布:“八角瓜”又名“八角天萝”,种植历史悠久,现在黄岩西部山区零星种植。
特征特性:主蔓生长势强,第一雌花节位8-10节,结瓜性好,主侧蔓均能结瓜。丝瓜果实表面有8条棱角,瓜长20~40厘米。肉绿色,肉质脆,爽口。中晚熟,一般生育期100天,适宜较肥沃土壤,喜温湿,抗病性好。产量高,一般亩产2000~3000公斤。
栽培要点:一般在3月底播种,4月上旬移栽定植,每亩定植3000株左右,5月上旬爬蔓时开始搭架。6月中旬瓜蔓布满架后,需加强整枝,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并整枝摘除病老叶和部分齿雌花,一般在6-10月成熟可采收。
2.蕉藕
来源分布:“蕉藕”于上世纪40年代从南美引进,在黄岩有70多年栽培史,现栽种极少。
特征特性:茎红色,直立,粗壮,叶片宽大,叶缘红色,开红花,块茎可食用,主要用途为加工打粉,可制成粉丝。
栽培要点:该品种喜阳光充足环境,适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的中性偏酸的沙壤土,分根繁殖,一般四月份种植,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一般很少有病虫害发生。
3.紫莳药
来源分布:“紫莳药”是黄岩的一个地方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其肉质红中带紫,主要分布在黄岩西部海拔500~600米的高山地区。2010年,“紫莳药”被列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对象。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分条多,蔓有四棱,长2~3米,叶腋处抽生侧枝1~2根,叶箭形、单叶互生,叶片光滑无缺刻,节长5~10厘米,块茎呈不规则团块状,表皮薄而脆,朱褐色,中上部有较多须根,肉纹细,肉质细嫩柔滑呈紫红色,单个块茎重500克左右,最大达2500克,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
栽培要点:春种秋收,耐热不耐寒,耐旱怕涝,宜选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肥保水能力强,排水方便的沙壤土田块种植,海拔500~600米高山地区3月前种植为宜。
4.店头荸荠
来源分布:“店头荸荠”泛指盛产于黄岩院桥店头附近地区的荸荠,种植历史悠久。
特征特性:“店头荸荠”属莎草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俗称“地栗”“马蹄”,以高墩、红艳、三根葱闻名,取食地下球茎。店头荸荠球茎呈扁圆形,外表栗色或枣红色,有3~5圈环节。
栽培要点:春夏栽种,冬季采收,重施基肥,多施钾肥;产量高,一般亩产2000公斤,最高可达2500多公斤。
5.沙埠早乌芋
来源分布:“沙埠早乌芋”是黄岩的地方品种,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沙埠镇,目前种植面积不大。
特征特性:株高80~100厘米,单株叶片数10~20片,结子芋6~7个,子芋呈长圆形,单个重50~80克;母芋单个重200~250克,母芋不宜食用;喜湿不耐旱,耐肥性极强,适宜沙壤土中栽培;抗逆性强,主要病虫害有疫病、软腐病、斜纹夜娥等。
栽培要点:清明前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中旬收获,每亩产量1000~1500公斤;加强肥水管理,保持田间湿润,注意防治疫病等病虫害。8月下旬开始收获,9月中旬收获结束。
6.黄岩本地早
来源分布:“黄岩本地早”是黄岩蜜橘的上等品种,属芸香科,又名“早橘”,在黄岩栽培历史悠久,现在黄岩南城街道还留存几株树龄达几十年的本地早树。
特征特性:树势强健,树冠高大,呈圆头形或半圆头形,且整齐,分枝多而密,枝细软;果实扁圆形,顶微凹,成熟后呈橙黄色,油胞小而密生,光滑;皮薄,易剥;果肉鲜黄、柔嫩,汁中量,甜酸适口,略带香气,果实不耐贮。
栽培要点:适宜土层深厚(60厘米)、肥沃、ph值在5.5~7.0的土壤种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抗寒、抗湿,丰产、稳产,成年树亩产超2500公斤。 陶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