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农企

清溪鳖业创新种养模式

把猪养在稻田鳖池里

  近日,天还没亮,来自江苏扬州的老金就起床了,来到德清钟管镇下塘村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生态园的藕塘开始挖藕。这300亩藕塘,按一天挖半亩约700公斤计算,可挖42万公斤。老金说,藕挖上来后,先会用粉碎机粉碎,再沉淀分离,变成固体状的物质烘干成藕粉,分离出来的藕粉水用来喂生态园里的猪。这些猪是今年9月最新养到稻田鳖池里的。“清溪鳖业”原有的稻鳖共生模式,有效解决了稻鱼争地的问题。但每亩300只小甲鱼的肥力不足以给稻田供肥,如何有效解决有机肥源,成为困扰“清溪鳖业”的一大难题。经权威专家的鼓励与支持,“清溪鳖业”辟出30亩稻田鳖池养了60头生猪,以此补充有机肥源。
  今年9月,公司以15元一公斤的价格,从当地的一家猪场先后购进了60头仔猪。“清溪鳖业”董事长王根连说,由于一直关棚饲养,这些生猪刚被送进稻田鳖池时十分懒散,一下车就全体躺倒在地。不过,两个月下来,这些猪就变得不一样了。
  30亩的田野就是猪的操场,两个面积约20平方米的遮阳棚供猪休息,猪一般是四散吃稻根。慢慢地,生猪的筋骨与肌肉变得更加强健。笔者还注意到,稻田鳖池安装了一个管子,饲养员会定时喷出藕粉水,供生猪喝。
  王根连说,把猪养到稻田鳖池的初衷是想解决土壤肥力问题。初步计算,一亩地养殖3头猪,3个月能为地里输送2000公斤有机肥,这些肥料对来年的清溪水稻种植大有益处。由于这些饲料全部是清溪生态园有机基地出产,因此既完成了基地内部生态循环,又完全达到了有机饲料的标准,保证了基地产品的质量。来参观的客人,看到稻田鳖池里撒欢的生猪,甚至早早向他们订购了生猪。“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稻作区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技术”研发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唐建军看到这群养殖在稻田鳖池里的生猪后,颇为感慨地说,稻田养猪,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希望“清溪鳖业”坚持走下去。
朱宇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