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折纸”玩出大名堂

  在儿时的一堂手工课上,罗伯特·朗对折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折纸飞机、纸战舰、纸房子……只要一有空,他便折个不停。从斯坦福大学电机专业博士毕业后,罗伯特在一家电机专业公司里获得了一份收入很高的工作,但他依然痴迷于折纸,下班后就躲进房间,关掉手机和网络,专心折手中的纸片。
  慢慢地,罗伯特发现,几百年来折纸不外乎就是那么几种折法,而且很多复杂的形状是根本折不出来的。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打破折纸的“天花板”,解开折纸的科学奥秘,进而掌握更复杂、更精细的折叠技术。
  经过反复钻研,罗伯特开发出一种折纸软件:如果想折某种形状,但自己又折不出来,那么只要输入形状的简笔画,该软件就能自动列出所有的折法。苹果公司发现这款软件后,愿意出资收购,但被罗伯特果断拒绝了。
  此后,罗伯特不断完善该软件,很快便让折纸的难度倍增,能折出来的物体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以前很多形状只需折叠30次便能成功,而现在的许多形状则要折叠100次。
  后来罗伯特干脆辞职,成为一个全职的“折纸人”。“电机领域已经有很多高手了,但折纸领域还没有,我要创新它。”他每天努力探究还没有被人类折叠出来的高难度形状。
  身边很多人不理解罗伯特,他们觉得折纸只不过是一种好玩的艺术,没什么实际意义,更不能指望它养家糊口,甚至致富。但罗伯特认为,只要做得够棒,就能!
  果然,在经过一段困难期后,罗伯特的折纸技艺开始在一些领域产生了现实作用。美国航空航天局不知如何将一架特大型的望远镜折叠起来,放入航天飞船里。罗伯特帮助他们成功地将望远镜折叠起来,而对方也付给了他一笔不菲的“折叠费”;德国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公司急需一种高超的技巧来折叠车内的安全气囊,他们找到了罗伯特,问题很快便迎刃而解,随后他们又花了200多万美元买了罗伯特的这项气囊折叠专利;一些大型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也求助于罗伯特,请他帮忙设计易于折叠运输的机器人,以减少运输的不便;还有许多生物工程师与罗伯特合作,用他的方法折叠DNA的分子链,用于更广泛、更有效的医学研究,救助病人……“所有的创新都是在不同领域之间建立联系,折纸也一样!”罗伯特表示,他只是将传统的折纸技艺赋予了新的生命,让它成为一门有用的学科。在他看来,折纸不再只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高超智慧。
(摘自《当代青年》 周牧辰/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