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浙江单季晚稻百亩方亩产首破1000公斤大关——

看晚稻亩产新纪录是怎样诞生的

  •   □本报记者 蔡希师 文/摄“破!破!破!破!”11月15日,江山市水稻高产攻关田捷报频传:经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该市石门镇泉塘粮食生产合作社的单季晚稻高产攻关田亩产达1071.51公斤,比去年增加47.38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首次突破1000公斤,达1010.99公斤,双双打破浙江省单季晚稻亩产纪录。该市长台镇华峰村峰田家庭农场的连作晚稻攻关田亩产达818.75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793.48公斤,同样双破了我省连作晚稻亩产纪录。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百亩示范方测产结果发布会上,省农业厅厅长林健东说,此次单季晚稻百亩方亩产首破1000公斤大关,对我省粮食稳产高产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我省农业部门上下联动、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我省2013年提出的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百亩示范方亩产超1000公斤的目标。
      去年这个时候,石门镇泉塘粮食生产合作社打破了我省尘封4年的单季晚稻产量纪录。去年创纪录,今年再双破纪录,这块“纪录田”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生产主体,一探究竟。
    来自“浙”里的“纪录种”
      “破纪录有很多因素,种子是否有破纪录的基因,则是其中的首要条件。”此次验收小组的专家、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副教授陈进红向记者介绍。
      作为破纪录的功臣,“甬优12”可谓功勋卓著。今年,泉塘粮食生产合作社的单季晚稻高产田和百亩方选用的品种都是“甬优12”。“甬优12”自选育成功以来,已连续创下不少纪录。据了解,由宁波市农科院育成的“甬优12”,茎秆粗壮,穗大粒多,耐肥抗倒,是目前增产潜力最大的一个水稻品种。今年打破连作晚稻亩产纪录的“甬优1540”,同样出自“甬优”系。据宁波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燕介绍,虽然“甬优1540”在产量方面与“甬优12”有一定差距,但有其其他方面的优势,它的生育期比较短,比“甬优12”要早成熟20天,更适合晚稻收割后种植冬季作物。同时,“甬优1540”的米质达到国标二级标准,是优质米。据悉,“甬优”系列品种已多次打破或创造粮食生产的浙江农业之最纪录。
      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施俊生告诉记者,接下来,“甬优12”“甬优1540”将在全省和周边地区重点推广。同时,要注重推广多类型多品种,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让浙江水稻的品种更加丰富。
    纪录背后的强大支撑
    “这些水稻种得好,集中连片,秆高均匀,就像刀切过一样。”“这片水稻的稻穗真是饱满,将倒不倒,种得有水平。”……在测产现场,专家的赞扬声不绝于耳。赞扬声的背后,是数年来农技人员的智慧和辛劳。
      江山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占才水是这片水稻田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晚稻生长期间,他几乎每周都到基地指导生产。占才水告诉记者,再破纪录的原因之一就是组建了高产攻关技术团队。“百亩方由江山市农技推广中心负责实施,为了确保高产,除组建了市、镇农技专家团队外,还聘请了生产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农技员负责管理。”占才水说,“在多年的高产创建中,专家团队已摸索出一套高产诀窍。就拿育秧来说,攻关田采用旱育秧及小苗移栽技术,施肥则注意两头重、中间轻,以培育壮秧壮根;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以确保水稻高产优质。”
      据省种植业管理局局长王岳钧介绍,近年来,我省水稻高产攻关的技术团队越来越强大。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宁波市农科院、嘉兴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为我省选育了一大批水稻高产品种。省粮油产业技术团队的专家,为全省水稻高产攻关提供技术支持。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头,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一大批热心水稻高产攻关的种粮大户和种田能手,在农技人员指导下,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高产经验,成为浙江省水稻高产纪录的实践者。
    纪录凝结着他们的汗水
      创造新纪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在土壤环境、天气条件、技术、品种等各种条件齐备的情况下,承担攻关任务的生产主体,善于接受新技术且务实勤奋。在攻关过程中,每个生产环节,他们都做到像生产工业产品一样精准,纪录里凝结着他们的汗水。
      石门镇泉塘村泉塘畈百亩方攻关田负责人林德阳,退休前是乡镇农技员。退休后,他从事水稻种植,至今已有十余年。从2013年开始,老林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并连续创造了江山单季晚稻高产纪录。在验收现场,老林对记者说:“我们在去年破纪录的基础上,今年把田间管理做得更加精细,加上今年天气又一直很好,人努力、天帮忙,高产是肯定的。”老林告诉记者,攻关田的水稻是在他悉心看护下生长的,从育秧到插秧,从田间管理到收割,在180多天里,他每天都要到田里看两遍,风雨无阻。
      得知再破纪录的消息,老林脸上满是笑意。他告诉记者:“跟水稻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总希望能做出点成绩来,现在破了纪录,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奖励。”在老林看来,两年连破纪录,还成了全省单季晚稻百亩方平均亩产破1000公斤的第一人,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总结江山等地的高产攻关经验,集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一步完善现有技术,开展示范与推广应用。通过多方面努力,争取再创佳绩。
    图为工作人员对刚刚收割下的稻谷进行称重和记录。图为收割示范方晚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