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是磐安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在近30年的发展中,磐安一度成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大县、流通大县和出口大县。面对当前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食用菌传统发展模式瓶颈凸显,磐安县食用菌产业正加快转型升级,向着集约化、工厂化、标准化的“基地+农户”新模式,即“统一租地、统一建棚、统一制棒、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分户采摘、分户结算”“五统三分”模式发展。
通过大力推广“五统三分”新模式,磐安县转方式、调结构、优品质,着力抓好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设,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食用菌产业“二次腾飞”。
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将基地建设作为规模提升、产业发展的重点来抓。磐安县通过优布局、建设施、强科技等措施,扩大食用菌产业规模,巩固全国最大鲜菇出口基地地位,提高“中国香菇之乡”的含金量。通过加大设施农业投入,重点扶持新建钢架大棚、生产用房、管理用房、储藏冷库、喷滴灌、水源电力等基础配套设施,引进保温、调光、通气等保护设施,以及控温、控湿设备,推广立体架层高效栽培设施,不断提升生产加工设施化水平,建立工厂化、设施化生产基地。同时,磐安县加强与上海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技术攻关,破解技术瓶颈,加大食用菌新品种、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引进研发力度,及时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切实提高食用菌产品的效益和附加值,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本土专家。同时采取聘请产业发展顾问的形式,切实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指导力度。
加强基地主体能力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对食用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其做大做强,推广“五统三分”新模式。磐安县积极发挥“农合联”作用,鼓励合作社按产业链各个环节,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打造一批大社强社。鼓励扩大合作范围,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品牌营销,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市场风险,引导和带动面上发展。发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食用菌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通过土地流转、作价入股等形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引导外出返乡人员、职校毕业生、个体工商户等从事食用菌产业,壮大种植规模。鼓励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等产业化合作机制,推行合作化、一体化、个性化服务,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延伸产业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拓展国外市场,增加食用菌出口量。
延长食用菌产业链
引导有条件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先进实用的初加工设施开展初加工,提升食用菌产品消纳能力。采取联合、合作等方式,开发食用菌面条、面包等主食类产品以及汤羹类、调味品类的汤包、汤料、酱油,休闲食品类的菇脆片等深加工产品。目前花溪食品公司生产的香菇脆片、香菇酱等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以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为契机,依托产业优势,按照景观化要求,加大食用菌示范基地提升改造力度,积极挖掘“食菇成仙的羊喑”菇仙文化,建设食用菌融合旅游休闲观光园,“用精心,求精致,创精品”,开发“养生菇”,延长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采摘片区、憩息亭阁等,丰富菇旅内容,推动磐安县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浙中菌菇观光养生园,促进“中国香菇之乡”华丽转身。
相关链接
“五统三分”模式优势
一是集约化种植。土地成片流转,基地内推行架层立体栽培模式,亩均种植量比常规高出2-3倍,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益和土地利用率。二是分工化种植。“统一制棒、统一技术”克服了种植环节繁琐、技术标准参差不齐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原料和劳动力投入,有效提升农民种菇积极性。三是专业化种植。解决了年轻菇农的后顾之忧,吸引一大批经营理念新、经济实力强、创新能力好的经营主体和中青年业主,成为支撑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磐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