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食品药品安全

秋冬交替易感冒用药误区要注意

  秋冬时节容易感冒。感冒虽不是什么大病,但是有些人治疗了很长时间都没好转,这个时候就要看看,是否犯了下面的用药误区。
误区一感冒怎么还不好,赶紧吃点消炎药
  不少人认为,感冒了吃点消炎药就好了,这里说的消炎药是指抗生素。这是误区。感冒分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两种,只有细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有效。但是大部分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无效。
  严格来讲,对于病毒性感冒并没有特效药物,大多数采用对症治疗,主要是依靠人体的免疫系统消灭病毒达到康复的目的。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二重感染、产生耐药性等严重后果,甚至产生超级细菌,不仅对患者自身,对整个人类也会产生危害。
误区二喝了这杯酒,祛除寒气自然好
  有人认为感冒后喝几杯酒,有祛除寒气的效果,对于感冒的恢复有奇效。从某些方面来看,喝酒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等某些症状有暂时的缓解效果,但是感冒时喝酒如饮鸩止渴,酒力过后病情会更严重。因为感冒一般是上呼吸道炎症反应,感冒后饮酒会使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进一步加重病情。
  此外,乙醇可以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感冒药成分中常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酒中的乙醇进入人体后,可使人体内的谷胱甘肽迅速减少,导致对乙酰氨基酚生成的某些代谢产物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而转向与肝、肾细胞结合,从而导致肝、肾组织损伤,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肝坏死。乙醇还会增加乙酰氨基酚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严重者引起消化道出血、溃疡等后果。
  头孢类药品与乙醇结合会发生双硫仑反应,造成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被抑制,使得乙醇在体内代谢生成乙醛后不能继续被氧化分解,乙醛在人体内蓄积,引起乙醛中毒反应。
误区三发热要想快点好,就得吃退热药
  发热是人体自身的一种防御功能,虽然发热时身体感觉不适,但却有助于机体抗病能力的提高。
  当体温未超过38℃时,一般不必服用退热药。因为如果在短时间内连续使用或一次性使用大量退热药,极易造成体温突然下降而导致虛脱。老年人和儿童更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物理退热法,例如用凉毛巾或者冰袋在患者额头冷敷,或者是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以及胸部、背部、四肢等部位涂擦浓度为20%至30%的酒精。在采取相应的退热措施时,还应保持患者所在的室内空气流通,并且多喝水。
  当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时,不要盲目使用退热药掩盖症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发热原因,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安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