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专版

坚持走绿色发展融合发展之路——

浦江农业的美丽蝶变

  •   近年来,浦江农业坚持走绿色发展、融合发展之路,实现美丽蝶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位次从2014年的全省第73位跃升到2016年的第43位,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示范县、全国农地生产性能评价试点县、第二批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全省首批整县制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全省首批现代农业应急指挥系统试点县等,并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目前,全县上下正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砥砺前行,全域打造美丽农业,催生美丽经济。
    小葡萄串起大产业
      有一种甜蜜叫“浦”萄。葡萄是该县第一大农业富民产业。截至2016年底,全县葡萄栽培面积达6万亩,约占全省葡萄种植面积的八分之一,产量达10万吨,产值逾10亿元。全县现有葡萄专业合作社146家、家庭农场256家、种植户1万户,初步形成了以黄宅镇为中心,浦南、郑宅、白马、岩头等多个新产区多头并进的格局。
      从2008年开始全县每年举办葡萄节,拓展了销售渠道,进一步做大做强葡萄产业。2017年,浦江葡萄成功走出国门,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加坡。此外,全县构建了强监管、可追溯的品质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品牌建设和推广,成功打造了江南最大葡萄产业基地。目前,9家葡萄企业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家葡萄企业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2013年,浦江县获得“中国巨峰葡萄之乡”称号,“浦江葡萄”地理标志获农业部登记保护;2016年,靓松牌巨峰葡萄荣获浙江省精品葡萄金奖;2017年,杨林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巨峰葡萄荣获浙江省十佳葡萄金奖,靓松牌巨峰葡萄获2017全国葡萄三产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中晚熟葡萄金奖。
    清幽山间品味有机好茶
      浦江县在做大葡萄等水果产业的同时,以品牌提升为动能,积极打造有机茶基地。该县以“建基地、创名牌、强科技、育龙头、扬文化”为重点,整合壮大浦江茶叶品牌,提升茶叶产业层次,推动浦江茶叶产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属于浦江人自己的茶叶品牌,形成了绿茶、红茶、白茶、黄金茶等多种茶叶种类,积淀了浓厚的浦江茶叶文化氛围。全县现有茶园面积3.97万亩,开采茶园约3.1万亩,总产量1200吨,总产值7500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510吨,产值逾7000万元,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6年浦江县出台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创建浦江县茶叶公用品牌,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实施茶叶基地提升计划,引进标准化茶厂等系列工作,全力推进茶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多年的传承、创新、发展,全县改造茶厂20家,其中省示范茶厂1家、县示范茶厂3家,通过QS认证企业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0家,同时也孕育出了“东坪高山茶”“莓蓝芳红茶”“仙华毛尖”“浦江春露”“浦江春毫”等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浦江茶叶品牌。
    山地蔬菜销路畅
      浦江因地制宜,以科技创新带动山地蔬菜发展,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创新培育,引进国内外瓜菜新品种60余只,推广优新品种20余只,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二是注重技术推广,采用防虫网、昆虫性诱剂、色板诱杀等安全生产技术,推广蔬菜穴盘育苗技术,推广蔬菜嫁接、水旱轮作、灌水浸田等连作障碍治理技术,不断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注重品牌建设,全县组建了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组织40余个,健全瓜菜营销网络,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壶江源牌以及葛老头牌山地蔬菜多次获得省农博会金奖,产品远销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浦南街道浦南村辛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和黄宅镇六联村兆丰果蔬专业合作社330亩保障型蔬菜基地通过市级认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县形成了以城郊为主的平原蔬菜和西北山区为主的山地蔬菜两大产业带。至2016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67万亩,总产量11.21万吨,总产值2.35亿元,其中山地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总产量5.35万吨,总产值1.12亿元,有力拓宽了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浦江县及时出台2017年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保障粮食安全。全县有种植规模50亩以上种粮大户18户,种植面积5002亩,高于去年。今年完成粮食高产示范创建26个4195余亩,其中早稻示范方5个、旱粮示范方2个,单季稻示范方19个,建成省级水稻高产示范方4个。重点推广强化栽培技术、机插秧技术、测土配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推进高产高效技术应用。推广新型农作制度面积 2.13万亩,全县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面积2.5万余亩,增施商品有机肥5537吨、配方肥使用4000余吨,共计推广商品有机肥12339吨,投入补助资金618.83余万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1万亩。目前已完成工厂化育秧播种面积750余亩,水稻机插面积6100余亩,油菜机收面积3100余亩。
    田园牧歌“唱响”美丽农业
      2016年,浦江县全面启动“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县委、县政府出台《浦江县美丽田园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努力实现田园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全力打造生态循环农业新样板。
      生态循环,环环相扣。按照农牧有机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制订了《浦江县畜禽养殖业农牧对接实施方案》,推进种养结合协调发展。同时,大力提升农牧结合示范园区,积极推行“猪-沼-果”“猪-沼-蔬”有机结合的畜牧业循环发展之路,以中大场与种植业基地、园区与合作社联接为重点,建成毛阳岗生态养殖场、俊杰生态农场等农牧结合示范园区5个,其中浦江县外贸猪场为浙江省生猪精品园。此外,利用浦江县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建成一家集规模养殖、采摘、垂钓、烧烤于一体的新型主体,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田园牧歌,“唱响”美丽农业。浦江县于2015年提出了开展美丽牧场建设,以绿色发展示范县建设为新起点,围绕重点场点建设,通过安装异位生物发酵床、投放生物填料、粉刷墙体、绿化美化等措施,全面推进整县制美丽牧场建设。截至目前,新建马头墙150米,美丽围墙8.23万平方米,改造门头22个,种植景观树2.02万株,绿化草坪5.4万平方米,投入美丽牧场专项资金2148.8万元。建成农牧结合示范园区5个,畜牧业新型主体1家,省级美丽生态牧场13家,其中县外贸猪场被评为全省首批美丽生态牧场。
    田园综合体成新亮点
      浦江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后,紧密“链接”美丽乡村建设,紧锣密鼓着手建设浦江“悠然南山”田园综合体,全面推进产业融合。该田园综合体分为核心区、辐射区、衍射区三个层面,其中核心区为浦南街道,北面以20省道为界,西面以47省道为界,东面以浦义二线为界,南面以南山脚线为界;辐射区为浦南地区核心区外的其他区域,并包括浦阳街道、仙华街道、黄宅镇。规划核心区与辐射区总面积357944亩,其中核心区为30689亩,涉及16个行政村、24500人。“悠然南山”田园综合体主要建设项目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葡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悠然南山 醉美浦南”品牌培育建设项目、“四边三化”美化绿化建设项目等。
      目前,该县集聚资源,点线面结合,使盆景变成风景,积极创建以前吴民生油菜花为主的农业观光休闲游、以虞宅马岭为主的自然风光生态游、以白马嵩溪为主的国家级民俗文化古村游等美丽乡村精品点,一点一特色。点点连线,成功打造美丽茜溪风景线、水墨前吴山水线、郑宅嵩溪古村线等美丽乡村精品线,一线一风景。线线成面,与仙华山峰林景区、神丽峡、白石湾生态旅游区和浦阳江生态廊道、浦阳江国家级湿地公园深度融合,形成“精致秀美,灵动文雅”的全域旅游。
      目前,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总数超过110个,精品线路20条以上,其中10个以上精品点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从业人员中农民就业比例超过80%,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上半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达到516.6万人次,同比增长56.7%,实现收入 43.8亿元,同比增长76.2%。近三年游客接待数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均超过20%,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主要指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下一步,浦江县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聚焦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进程,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努力把乡村打造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家园,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