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专版

加快“三个转变” 实现农业强富美

金华农业振兴之路铿锵有力

  •   近年来,金华市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调结构、筑平台、优品质、兴科技、强生态,推动农业发展加快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要素投入拉动向改革创新驱动转变,从外延扩张式发展向内涵集约式发展转变,着力让农业强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做强主体,产业更具活力
      金华农业历史悠久,独特的丘陵盆地地形结构和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就了这里丰富的农产品品类,粮、棉、油、茶、桑、果、蔬、甘蔗、席草、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以及生猪、奶牛、山羊、鸡、鸭、鹅、蜂等,应有尽有。
      作为农业大市,该市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政策引领,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以“筑平台、招大商、强主体、促示范”为工作重心,着力破解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
      目前,该市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153家,其中经市、县级认定的规范化合作社700家,社员20.1万人;家庭农场3847家,其中示范性家庭农场291家;农业龙头企业605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4家。2016年,该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4亿元,带动农户65万户,年出口创汇2.5亿美元。
      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统集团等9家农业龙头企业成功上市,“万象花卉”成为全国最大的多肉植物产销商,“九峰牧场”、浙江美保龙种猪育种有限公司成为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典型,投资超24亿元的“泰国正大”等一批农业大项目落地。
    做绿产业,田园更加美丽
      绿色化发展是近年来金华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着力很多,成效显著。
      畜牧业转型升级走在全省前列。该市严格遵守“养猪绝不能污染环境”的金规铁律,打造了一批可学、可看、可复制的典型,去年全市创建美丽生态牧场22家,今年新创建30多家。同时,“不在一根猪尾巴上吊死”,全力打造生猪、奶牛、家禽、蜜蜂4条全产业链。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高歌猛进。先后开展省级区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创建2个,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4个,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创建112个;建成省级绿色防控示范点68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11万亩,推广配方肥等新型高效肥料2.9万吨,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4%。
      美丽田园建设全面开花。该市出台《浙中生态廊道农业专项规划》,明确了廊道两侧宜农区域的功能定位、重点工作、职责分工、考核办法。按照“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建设目标,开展“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对种植业、养殖业进行全面整治。全市共更新、维修、改造设施大棚81.9万平方米、生产管理用房19.2万平方米,收集废弃物2650吨,清除田间垃圾5862.8吨,新增田园景观点116个,农田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做好质量,产品更加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向好。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64%,所辖9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追溯体系建设,县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家庭农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率达100%。先后建成放心农产品示范生产基地99个,3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通过验收,其中东阳市启动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04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率达到64.5%;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598个(其中绿色食品74个、有机农产品111个、无公害农产品413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大力实施农业“三创工程”(创优品质、创新品种、创响品牌),积极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件,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品牌27个。
    做优平台,发展更添后劲
      农业“机器换人”深入推进。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1万亩,有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187家。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61.4万千瓦,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65%,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26.13万亩,批次烘干能力达7541吨。启动创建全省首批“机器换人”省级示范县2个、示范乡镇18个、示范基地30个。“互联网+”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全市接入省智慧农业云平台的物联网示范点12个,建成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20个,完成智慧农业物联网基地12个。兰溪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数字农业平台建设和探索,建成国内农业系统功能最全面的数字农业骨干平台,实现了农业服务的快速、准确、高效。
      农产品电商如火如荼。大力培育金华市农产品电商产业园等农产品电商企业,仅2016年就新增农业电商主体1000家,新建示范农村电商服务站320个,建成示范电商专业村100个,全市有18家农业企业的优质农产品进入“浙江省名优农产品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