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1月,省农业厅公布第一批创建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园区),共118个。眼下正是秋收时节,笔者走访了其中一个示范创建乡镇(园区)——仙居县埠头镇,探究其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之路。
这几天,在仙居县埠头镇的田间地头,代替传统的收割方式,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平稳行驶,只需5分钟,一排稻秆就收完了。
如今,用机器代替人力已是埠头镇农耕的常态。“传统收割方式1亩地至少要一两天,但用收割机只需五六分钟就可以完成收割和脱粒两道工序。”洪岩农机服务合作社理事长蒋中伟骄傲地说。
不同功能的机器可以替代对应的环节,这些机器合在一起就可以实现从耕种、栽插、防治病虫害到收割、烘干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村民们通过将田地承包给合作社获得每年的固定收成,改变了靠天吃饭的情况,同时,村民还能腾出时间去打工增收。
洪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坐落在埠头镇十都英一村,是镇内种粮面积最大,农机数量最多,设备最先进的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1650亩,现有种子发芽机1台,插秧机11台,联合收割机6台,大型烘干机4台,大型拖拉机5辆,其余各种大大小小农机设备50余台,共有1600多亩土地。
作为浙江省农业厅第一批创建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园区),埠头镇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水稻机械化烘干率达到71%,高效植保机械化率达到95%。
其实在埠头镇,机器的应用范围不止在耕地播种上。该镇还推广秸秆还田新模式,通过稻秆粉碎机将稻秆粉碎还田。此举既可减少化肥用量,又能降低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周彦姿 林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