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跨进11月份,阳光依然慷慨,晴“歌”高唱,近期全省大部地区都是晴好天气相伴。眼下,秋收冬种在各地全面展开。这几天,田野上随处可见农户们忙着收割稻谷的场景,各类农机在田里忙碌着作业,或收割水稻,或运输稻谷,或翻耕土地,忙于秋收冬种。
秋收冬种正当时
自10月21日以来,我省开启连晴模式,其间气温虽有起伏,但空气持续干燥。眼下正是秋收冬收的关键时期,省气候中心近日发布秋收农用天气预报,未来7天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十分有利于秋收冬种。
晴好天气利于晚稻成熟、收晒和油菜播种出苗。据农业部门调查,目前浙中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大部已收割完毕;浙北尚处于乳熟期,部分早熟品种已开镰收割;而双季晚稻浙中南地区尚处乳熟期,浙北为灌浆期。浙中南地区的移栽油菜已出苗,而直播油菜尚处大范围播种期。
气象部门建议,各地农户要充分利用未来有利天气,及时做好晚稻收晒和油菜播种,加快秋收冬种进程;同时要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促进连作晚稻充分成熟和油菜幼苗稳健生长。农气专家建议,已播种的油菜、蔬菜,要根据土壤湿度不同,采取浇灌等防旱措施,保证作物用水需求;连作晚稻要加强后期管理,已成熟水果要及时采摘,以免受大风天气影响造成落果损失;设施大棚应全面检查加固,防止大风降温带来损失。
立冬过后,冷空气成常客
11月7日,就是“立冬”节气了。立冬之后,冷空气活动频繁,每次冷空气到来都会出现一次明显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而后又转晴,并逐渐转暖回升,形成“三日寒、四日暖”寒暖交替的天气变化。
按照气象学划分,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才标志着真正进入冬天。因此从气候学上讲,“立冬”时节我省仍处于秋、冬两个季节之间的转换期和过渡期。
11月份是深秋季节,冷空气活动增多,常年平均为4-5次,气温明显下降,浙北大部分地区有初霜出现。省气候中心预测,与常年同期相比,今年11月各地气温略偏低,平均气温浙北西北部、开化10℃-12℃,东部沿海地区14℃-16℃,其中温州部分地区15℃-16℃,全省其它地区12℃-14℃。
这个季节,除了好好享受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外,就是密切关注冷空气的活动了。考虑到11月东亚大槽可能位置偏东、西伯利亚高压阶段性偏强,省气候中心预计,11月冷空气活动总体略偏强,有4次降温过程,分别发生在11月上旬后期、11月中旬前期、11月中旬后期、11月下旬中后期,强度为中等以上。
冷空气来时风会比较大,气温逐渐下降,因此公众外出一定要及时添加衣物以防感冒,同时要注意补水防秋燥,日常可以多食用莲藕、南瓜、梨、柿子等润燥的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