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种植业

“机器换人”的名茶样本

我省“名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应用与示范”项目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王美华 通讯员 金晶
  茶叶是浙江农业的主导优势产业之一,随着新技术、新装备逐步应用到名茶加工生产线,大幅缓解了茶区劳动力紧缺的矛盾,同时,为我省茶产业全面升级和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合适且高效的发展路径。近日,记者从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了解到,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浙江省“十二五”农业重大成果转化工程——浙江省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实施方案》,其中的“名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应用与示范”项目实施五年来,成效显著,极大地推动了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的步伐。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全省16个示范县已建成示范生产线和推广生产线共计62条;组织举办专题培训1372人次,正式出版《名优绿茶连续自动生产线装备与使用技术》专著一本,发表科技论文19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6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2016年,16个示范县与2011年相比,新增名茶加工能力7898吨,2012-2016年五年新增名优茶5971.82吨,新增产值27.92亿元。
项目实施,硕果累累
  四年来,项目在16个县(市区)建成投产核心示范生产线28条,生产线加工产品涉及扁形、毛峰(卷曲)形、针(芽)形、条形、曲毫(颗粒)形名优绿茶与工夫红茶、香茶等,覆盖我省所有名优茶生产,使我省各类名优绿茶(包括香茶)与优质工夫红茶实现连续自动生产线加工的升级,取得了重大技术与设备进步,为连续自动加工生产线的全面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62条示范和推广生产线,辐射带动了全省其他21个产茶县的46家茶叶企业建成生产线78条。到2016年,全省共有149家茶叶企业建成连续自动加工生产线194条,实现生产线加工名优茶4751.5吨,实现产值14.62亿元。2012—2016年五年,在项目实施区累计实现生产线加工名优茶8518.27吨,累计实现产值35.71亿元。应用生产线连续化加工技术,茶叶加工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大幅降低,生产线加工成本按平均17.4元/公斤干茶,人工单机加工成本按33.3元/公斤干茶计算,采用生产线加工技术每公斤干茶能节本15.9元,加工成本节省47.4%,项目实施以来,共节约成本1.35亿元。
以点带面,示范推广
  通过项目组在技术上重点指导与培训辅导,采取政策配套支持、充分发挥地方主管部门有效组织等措施,推动了一批名优茶连续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应用示范县的形成,这些示范县出现了茶叶加工企业争相建立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的可喜局面。到2015年,淳安、临安、余姚、安吉、柯桥、武义、开化、松阳、缙云等9县(市、区)应用名优茶加工生产线的茶企超过5家,共建成生产线76条,占全省总数的54.3%。
  结合项目的推广实施,出版了名优茶连续自动生产线推广应用技术指导专著—《名优绿茶连续自动生产线装备与使用技术》,里面包含“茶厂设计建设基本要求、工艺技术与设备配置、安装与调试、操作与维护、常见故障与排除”等内容,该书是项目研发并得到实际生产检验成果的全面反映,不仅是引进生产线的茶企技术人员生产线技术应用的培训教材,也是生产线维护保养、提高使用效益的专业指导书。
  16个项目实施县的核心示范生产线充分显示了示范作用与推广价值,也因此引发全省各地参观学习示范生产线建成茶企及茶机厂热潮,其中温州、金华、湖州、绍兴、丽水等市及20多个县(市、区)均组织召开了体现名优茶连续自动生产线应用的现场会。项目实施点每年接待来自全省及全国各地到参观学习者多在50个批次以上,也为推动我省乃至我国茶叶加工全面升级树立了样板,提供了经验。
创新成果,可圈可点
  名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应用与示范,取得的创新成果显而易见。
  一是采用自主研发的一种摊青空气处理机组,利用恒温恒湿连续摊青技术对鲜叶原料进行摊青处理,特点是改变鲜叶原料的环境条件,控制摊青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达到鲜叶摊青的均匀、快速及鲜叶保鲜。
  二是在绿茶杀青中应用滚筒+微波组合杀青技术,其杀青温度精准可控,杀青质量稳定可靠,杀青设备运行平稳,杀青叶色泽、香气明显提高。
  三是研发了茶叶揉捻分配技术,将制品精准分配至特定的揉桶内,实现快速、精准、自动作业。揉捻分配系统可与55型、65型等多种型号的揉捻机、振动槽组合使用,运行速度可根据需要自主调节。它是应用于茶叶生产线中的一种具有简便、高效、稳定且投资低廉等特点的在制品分配技术。
  四是研发了燃油式热风烘干技术,并采用自主研发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进行茶叶干燥处理。燃油式热风烘干技术是以柴油为燃料,通过雾化燃烧提高燃料利用率,降低排放,消除直燃式燃烧器所产生的黑烟。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热空气通过“空气—空气交换器”形成二次空气,因与一次空气隔离,所以无污染(无油烟味、烟尘等),同时,交换器的应用,升温较快,热风温度波动,节能减排明显,能耗仅为传统燃煤烘干机的五分之一。
  五是名优绿茶生产线的远程控制系统应用。该系统具有系统故障部位判定、故障原因分析、快速排出、恢复运转、设备状态实时监控、预判故障分析等功能。系统软件主要由图形人机界面及文本显示,各类设定和监控程序以及帮助项和演示项组成。该技术主要应用在电磁滚筒杀青机上,采用图形人机界面,可通过远程设备控制杀青技术参数。
  六是成功系统地研发了7类茶叶[扁形、毛峰(卷曲)形、针(芽)形、条形、曲毫(颗粒)形、兰花形名优绿茶及名优工夫红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成套设备与工艺技术。生产线采用柔性化设计,一线多用,不仅可以加工三杯香等条形茶,还可以实现扁形茶和毛峰等卷曲形茶的连续化加工。主要特点是根据茶叶加工设备的共用性,生产线采用柔性设计,利用物流系统将不同设备以多种形式组合连接,形成多个加工模块。在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作用下,根据鲜叶原料的具体特征将其自动分配到相应的加工模块,实现了多茶类的共线生产,极大地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七是出版了国内第一部针对名优茶连续自动生产线加工技术的专著《名优绿茶连续自动生产线装备与使用技术》。这本专著涵盖了我国多种类型名优绿茶的品质特征、工艺技术流程、设备选型方案以及设备操作维护等内容,不仅对全国从事茶叶加工、加工装备研究的科技人员都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同时,可作为茶学专业学生学习茶叶机械的辅助参考书之一。目前,该著作已发行8000册,在行业内引起较大反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