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浙江畜牧兽医

养猪场的N种“华丽转身”

  一直睡到中午十二点多,杨佳亮和他的7个朋友才在老板娘宋美琴的“morning cal”中被叫醒吃中饭。“昨晚玩得太嗨了,唱K、听老板娘唱畲族山歌,还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一直到凌晨三点。”
  上海外企工作的杨佳亮,一个月前在宋美琴经营的凤巢畲家民宿预订了4个房间,上周五下班从上海直奔这里度周末。“听说这里原先是养猪场,很好奇,想来体验一下,很不错!”
从“豪华猪场”到畲乡民宿
  的确,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铜山村的凤巢畲家民宿,先前是一幢三层楼的养猪场,被当地村民誉为“最豪华的养猪场”。养殖户宋美琴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之前,她的公婆曾在这里养了30年的猪。最“辉煌”时,年出栏生猪700多头,年收入一二十万元。
  2014年开始,临安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宋美琴家的养猪场因紧邻天目溪,属于禁养区,被关停。“房子才用了十几年,拆了蛮可惜的。”宋美琴决定给猪圈注入第二次生命。“铜山村有独特的畲乡风情,又紧挨着桐千线,搞民宿应该会有前途。”宋美琴拉着丈夫四处学习民宿的设计和经营,回来后,对猪圈进行拆建改造。
  原先的赶猪斜坡,被贴上卵石,改建为花坛;猪圈被砌隔成了15个房间。她四处搜罗了一些具有畲乡风情的古董和古家具构件,用作客房装饰。房间按24节气起名,每间客房内配饰了一幅画、一首诗;连床也是老底子的,四周的屏风雕刻栩栩如生;过道里,贴饰了充满畲乡文化的字画、图片和挂件……“试营业半年了,生意很不错,周末经常客满,连工作日也有不少客人。”宋美琴说,“前些年养猪,行情好的时候,一年挣个一二十万元,不好的时候,也能亏掉十来万元。我相信搞民宿不会这么起起落落,效益至少不会比养猪差,更重要的是,生活品质提高了。”
从连片猪场到文化广场
  同样曾是养猪场,临安区昌化镇白牛村则将其变成了村文化广场。
  晚饭后,来到家门口的文化广场与左邻右舍拉拉家常,跳跳广场舞,是白牛村村民厉惠芳大妈一天中最开心的事。“这里改建成文化广场,村里面貌都不一样了。”
  这片占地1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原来是一处废旧的粮站拖带着连片的养猪场和杂房。“以前最怕开大门,更不敢开窗,蚊子苍蝇迎面飞。”厉大妈说,“养猪场外都是污水,大晴天出门都要穿雨鞋的。”三年前,白牛村以“治水拆违”为契机,关停了养猪场,并对四周的违法建筑、危旧房、堆场进行了集中整治,拆出了3.2万平方米的空间,建起了草莓种植基地、山地蔬菜基地、电商仓储区块、村文化礼堂、村文化广场。村容村貌得以改观,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双提升。
让牧场像农庄一样舒适
  畜牧业是事关生态和民生的产业,在关停、转型低小散养殖场的同时,临安区也在养殖场的改造提升上下足了功夫,通过推广异位发酵床、普及沼渣沼液技术、开辟生态消纳地、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安装在线监控设施等途径,对保留下来的958个养殖场实施了生态化治理,其中119个将改建为美丽生态牧场。
  此外,该区还组建了沼液服务组织5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3个,推广异位发酵床技术8处,落实生态消纳地20.1万亩,沼渣沼液利用28.3万吨,使规模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8.5%。通过实施生态化治理,各养殖场昔日污水横流、蚊蝇飞舞、臭气熏天的现象基本绝迹。“下一步,我们还要在生态牧场推广普及‘除异味’技术,让生态牧场像农庄一样舒适。”临安区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说。
  管光前 沈佳栾 刘宝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