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农民信箱

新学期浙江有新规

每天确保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多个方面加快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程。组建学校体育专家库,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研究基地。
  小学阶段突出基础性和趣味性。初中阶段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高中阶段鼓励采用专项性的教学组织方式。高校大力推进体育俱乐部制改革,培育校园体育文化,广泛吸引学生参与。高校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程。
完善体育考试评价办法
  完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把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鼓励高校在招生录取时,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提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效果
  保障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范做好眼保健操、广播体操。积极培育推广“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园体育模式,广泛开展“体育艺术”课外文体示范工程。坚持每年开展学生冬季长跑等群体性活动。
  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锻炼,家长要支持督促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社区要为学生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共同推动学生体育锻炼的机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地、各高校要按标准配齐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研人员,优先足额配备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保证每所学校都配有专职体育教师。鼓励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进校园带教带训兼任体育教师。
  把课外体育活动、训练等纳入学校体育工作范围,科学合理确定体育教师周工作量。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评先、晋级晋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加大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投入,配齐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鼓励统筹规划建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实现共建共享。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公共体育设施为学校体育提供服务,向学生免费开放,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对本校师生和公众有序开放。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向农村小规模、偏远学校输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数字教育资源。
李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