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打工者,一路追梦,一路成长,8年后他有了自己的工厂,淘到创业“第一桶金”;后来,他又回老家开化办起公司,通过网上接单,专注于各种箱包的加工,从而使“老行当”重焕生机;他把来料加工业做得风生水起,一年发放加工费300多万元,带动了700多个村民增收。
他,就是开化县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会长、开化雅正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庆才,一门心思做大来料加工业的新时代创业者。
40万个箱包只有20个次品
标准厂房里,40多个妇女正在一台台机器前有条不紊地加工化妆包与遮阳袋。“这次要加工6万个出口日本的遮阳袋,现在正忙着赶工。”近日,在开化县音坑乡音铿村,开化雅正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庆才边带笔者参观边介绍。“8月份,天气热,相对来料加工来讲是淡季,但到了9月就忙了。”今年1月至8月,叶庆才的公司平均每月要外发40万个各种箱包。
47岁的叶庆才是音坑乡音铿村人。2000年,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为了讨生活,与妻子一同到义乌打工。他找到一家箱包厂,先是做些捆料、打包的杂活。做事认真的叶庆才,每天把场地收拾得井井有条,产品分类排列,一目了然。干了一年,箱包厂老板叶富荣就提他当了车间管理员。
有一年,老板叶富荣接了3个集装箱40多万个箱包的业务。厂里的人手不够,叶老板叫叶庆才去人才市场招工。“我替厂里招了60多人,经过培训留下40多人。”叶庆才回忆说,从教新员工如何加工产品,再到一环扣一环的质量把关,他负责管理的这批40多万个箱包,等到了完成出口产品检验时,只查出20个次品。
“我办厂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这么辉煌过,你了不起呀。” 叶富荣高兴得连连夸赞他。叶庆才谦虚地笑了笑,为了这批产品,他却整整瘦了7.5公斤。
2006年,叶富荣扩大生产,把一个分厂交给叶庆才负责。“收入提高了,生活也安逸了。”叶庆才说,可当了分厂厂长,还是替别人打工,他想有自己的事业。
一个朋友的鼓励,让叶庆才下定决心自己创业。河南人张瑞,靠收废品起家,把一家企业淘汰的机器拿来加工出口韩国的筷子套。“起先,他加工的产品做得粗糙,就叫我帮忙改进。”叶庆才利用空闲时间,帮他改进工艺、严把质量关,最后加工出合格的筷子套。之后,张瑞又接单加工出口的耳套。有一次,他加工一批耳套,只用了15天就赚了60万元。
这件事深深激发了叶庆才的创业心。张瑞又在一旁添了把火:“出来自己干一年,可以抵打工3年。”说干就干,2007年叶庆才在义乌市后宅镇租厂房办了一个箱包加工厂。
60%的业务网上接单
“来料加工的单子,主要靠我手里积累的人脉,还有网上接单。”当时,叶庆才的朋友圈里有个别已涉足电子商务,而且阿里巴巴在义乌也有营销部。2007年下半年,叶庆才以每年2800元费用在阿里巴巴诚信通开了网店。网上接单快捷且需求量大,到2009年,他的箱包厂已有了50余名工人。
2010年,叶庆才的儿子回开化读初中,妻子回家陪读。在村里,妻子看到不少留守妇女闲着没事干,就萌发了将她们组织起来搞来料加工的念头。夫妻俩一拍即合。2010年下半年,企业搬迁至音坑乡音铿村,建起了55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迈出了回村创业的步伐。“在老家加工箱包,比在义乌做成本降低不少,而且招工容易,大订单来了也不愁。” 叶庆才说,还有一个优势是,利用“互联网+”能做大传统的来料加工业。
搭上“互联网+”快车,2012年叶庆才接到了人生第一笔大订单。
那年3月,叶庆才通过网络接到一批日本株英会社的10万个遮阳袋的单子。3天后,日本客商在网上问叶庆才,再加10万个,能否做好。能!叶庆才一口答应。不想过了一个礼拜,这客商又追加了10万个遮阳袋。“30万个袋6个集装箱,这笔大订单,我是无论如何要接来的。”叶庆才连夜组织了400多人,连续做了3个月,终于完成。这笔订单不仅让他赚到50万元,还为以后加工大订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60%的来料加工业务是网上接单的。”叶庆才说,网上接单就像是“谈恋爱”。他与北京红辉行商贸有限公司的沈先生,就是通过网上交流认识的。“起先,我接的是小订单。等到我能保质保量、按时交货,他认可了、满意了,双方就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2013年的热恋期,“红辉行”给了叶庆才一笔460万元的大订单。
去年,叶庆才当选为开化县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会长。一上任,叶庆才就创建了一个经纪人协会微信群。这个群有96个好友,他们互相传递加工信息、交流经验、分享订单,促进了开化县来料加工业的提升。
一年发放来料加工费300多万元
做好每个包,是叶庆才的专注追求。他把做来料加工比成是寻找好鱼塘,只有找到了大鱼塘才能钓到好鱼。这一个个精美的箱包就是他钓来的好鱼。
有一个叫“雾花”的大鱼塘,长年累月,让他钓到许多“好鱼”。“雾花”是浙江思波琳箱包有限公司的品牌,化妆包、手提包、时尚包等箱包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我与该公司合作了10年,每年要替‘雾花’加工200多万个20个款式的箱包。”
2015年,叶庆才替“雾花”加工一批出口美国的帆布包,加工过程中,因为采购的布料质量达不到客户要求,客户要求换原料。“我们告诉‘雾花’的负责人后,换了原料继续加工。过了一段时间,客户又说帆布包的辅料不行。”就这么来回换材料,让“雾花”损失了20万元。
叶庆才替“雾花”老板心疼,可是,老板却说,做生意关键讲诚信,就是亏本了,也要将这批帆布包做好。“这件事对我影响最大,的确,干任何事,责任与信誉重于一切。”叶庆才感慨道。
开化县妇联主席张孝萍说,正因为叶庆才做人做事讲诚信,他的订单多,客户稳定,从而解决了当地不少农村富余劳力就业问题,特别是让附近村庄的留守妈妈、陪读妈妈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叶庆才的厂房附近有一个小学,有50来个留守妈妈、陪读妈妈在他的厂里做来料加工。
音坑乡形线村村民叶静就是其中一个。“骑电瓶车到厂里只要20分钟,我先把孩子送到学校再来干活,到了下午3点钟又去接来,再做一个小时的活回家。”叶静说,到叶老板这里干活,既方便照顾小孩,每个月还能赚2000元贴补家用,真的不错。
43岁的音铿村人吾水姣,在厂里做了七八年。她说,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有4000元收入,比到外地打工强多了。“现在,我已经在开化的华埠、何田、池淮等六七个乡镇建了加工点,有700多个农民帮着做来料加工。”叶庆才说,一年仅发放加工费就要300多万元。目前,他正向苏庄、杨林等乡镇布点,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胡宗仁 吴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