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出生的兰溪小伙徐跃,是该市永昌街道永昌新村人。大学学习航海技术的他,毕业后成为一名远航海员。两年前,因父亲病重,他辞去海员工作回到兰溪,在一家光伏企业工作。在企业里,徐跃做的是无人机勘察。短短一年时间,他迅速成长为驾驶老手,也让他无意中走上了无人机植保的创业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安吉做光伏勘察工作,在一农户家勘察屋顶时,那位农户突然问我,会不会用无人机做植保。”该农户告诉徐跃,安吉是茶叶种植大县,种植在低坡缓丘上的茶叶最适合用无人机植保。“近几年,无人机在航拍、勘察、救援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突破空间局限的优势,给许多复杂工作带来了便利,农业植保也是如此。”事后徐跃了解了一下,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无法跟上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的脚步,以往农民依靠经验施肥、喷洒农药应对病虫害灾情的防治模式,正逐渐被更精准、科学的手段所取代,而无人机植保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
徐跃从中看到了商机。考虑到地处丘陵区的家乡兰溪是农业大县,无人机植保有一定市场后,徐跃决定回兰溪创业。“不过,我没有盲目投入,而是前期做了调查和试验。”在创业前,徐跃请安吉的团队先到兰溪帮他推广、试验,给游埠镇下王村的种粮大户王志华做了植保。“当时我的600亩地一半用无人机植保,一半用人工。成本差不多,但无人机快了很多,两三个小时就能喷150亩地,人工需要很多天。从效果上看,边边角角还是无人机喷洒得更到位。”
在得到农户肯定,并到兰溪的植保站做了飞防试验,达到植保要求后,今年6月底,徐跃在兰溪注册了一家植保科技公司。7月2日,他接到了第一单生意,用无人机给40亩稻田喷洒农药。当无人机在空中飞起时,吸引了附近很多农户前来观看。在大家口口相传和朋友的介绍下,徐跃的业务很快开展起来。
除兰溪本地外,武义、义乌、建德等地的一些种植大户和公司纷纷请他去植保。“如果田块位置好,50亩稻田我们两个人两个小时就能植保完,如果田块位置不好,里面有很多电线杆,飞起来就比较吃力了。”据介绍,现在徐跃的无人机植保按亩收费:面积200亩以上的,每亩10元;50-200亩的,每亩13元;50亩以下的,农户有需要另外议价。“也许有人担心这个工作有淡旺季,事实上,一年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可以飞。”徐跃说,等到10月水稻收割后,他们可以给小萝卜、油菜等进行植保。“目前,武义已有种梨大户请我们去打药。”
创业首月,徐跃已经为兰溪1000多亩农田做无人机植保,按200亩以上每亩10元计算,收入超万元。“无人机植保将成为未来植保的发展方向。”兰溪市农林局农机管理站站长吴江明介绍,植保无人机的市场化引进和示范,对农户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好事。
吴俊斐 冯亦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