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乡村故事

在古老和现代之间穿行的“十里长街”

  •   “十里长街十里景,一步桃红一步青;泛看西子今日色,哪如此处更相称。”绵延数十里的路桥老街,坐落在路桥城市的中央,傍流经全城的南官河而建,民间称之为“十里长街”。
      老街是路桥历史发展的缩影,宋时“商贾云集,车辆辐辏”,明清时期的“十里长街”成为商贸重镇,改革开放初又以繁荣的小商品市场闻名遐迩……老街承载着路桥的历史和人文底蕴,也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千年商都魅力四射
      路桥老街的产生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在这里设立邮亭的时代,迄今约有2000年历史。史料记载,宋代路桥“人物渐繁,商贾渐盛”,在路桥三桥边崛起了繁华商埠“廿五间”,带动了整片商业街区的繁荣。南宋赵构因其“路即桥、桥即路”,赐名“路桥”。到清乾隆年间,路桥已成为台州海陆交通枢纽,商贾云集,赢得了“百路千桥万家市”的美誉。
      昔日辉煌沉淀于悠悠流淌的南官河里,老路桥人最深的记忆,就是繁华的小商品批发市场。1982年6月,永跃村村民通过集资、贷款等方式凑钱,创办了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最繁荣时,全国20多个省份的客商到此贩货,路桥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商贸心脏。每逢农历三、八路桥老街集市日,天还没亮,老街上的巷子里面,挑担卖货的、逛街购物的摩肩接踵,把窄窄的街面挤得水泄不通。
      历经千年沧桑的老街还保留有各种庙宇20多座,有些庙宇相对而建,素有“庙对庙,桥上市,阴阳水”的传语,还有邮亭驿站、杨晨故居等一批人文景观。
      老街渐渐褪去喧嚣,那些虽经风雨浸淋、蚁虫蛀蚀,仍幸存下来的雕花台门、木门花窗,看上去疲倦而陈旧,却不乏古朴与美丽。
    十里长街路路桥
      路桥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地势较低,水网密布,拥有南官河、永宁河、山水泾、青龙浦、徐山泾、海松线、卷桥中心河、二条河、三条河、七条河等黄金水路。
      在陆路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水路运输便成了商贸流通极其重要的载体。近水贸易,街铺逐步延伸,沿河而建,桥梁也随之而建。从明朝抗倭修建的福星桥到近年新建的富仕桥,路桥共有400多座桥,光南官河上便有63座。老街的繁荣和活力便随着运河流淌到路桥的每一个角落。
      76岁的张崇生研究路桥的桥将近十年,从2007年开始,他便常穿梭在大街小巷、田野、农村,寻找一座座桥梁。“路桥有各色各样的桥,我想把他们都记录下来。”
      沿着福星桥一路而来,经过中镇桥、涌金桥、锦裕桥、老马路桥、松友桥、卖芝桥,曾是老街最繁华的一段。说起每座桥的故事,张崇生如数家珍。福星桥原名卷洞桥,因旁边的福星亭出了名,才更名为“福星桥”;卖芝桥以前可能是叫卖猪桥……
      桥檐上有雕刻,似金鸡独立、似蛟龙出海、似凤凰望月,梅兰竹菊虫鱼鸟兽被还原呈现。它们,就是路桥灰雕。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的路桥灰雕,迄今已经历了800多年的历史。有专家推测,路桥靠海,古代渔民出海捕鱼,对大自然心生敬畏之情,故屋顶翘角的灰雕往往具有丰富的象征和祈福意义。
    古风古韵焕生机
      文化点亮城市,路桥的活力源泉,还在于道德情怀的延绵不断。儿孙满堂、父子相拥、母亲叮咛不止……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在路桥各地文化礼堂“乡村十礼”中随处可见。
      路桥在乡风民俗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归纳设计了周岁礼、开蒙礼、成人礼、新婚礼、迎新祈福礼、清明崇先礼、重阳敬老礼、尊宪守法礼、村干部就职礼、新兵入伍壮行礼,总称为“乡村十礼”,自2014年以来在文化礼堂中全面推行。而今,“乡村十礼”在全区蔚然成风,尤其是敬老礼等礼仪得到了广泛推行。“乡村十礼”还获得了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奖,在全省进行推广。
      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这是一种温暖和感动的传递,以“润物细无声”般的言传身教,让村民们将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老街不老,因为她不仅仅是拂去封尘的历史符号,也能盛下历史的厚重传承。时代在变,城市在变,但南官河流水不止,路桥人追逐幸福的脚步,也从未停止。 赵静
    路桥老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