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畜禽粪也是如此。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大规模养殖场提前一年达到100%。目前,各地正探索粪污“重生”的路径。
畜牧业的另一“产出”:
最大的农业污染源
我国目前畜禽养殖每年产生粪污38亿吨,而综合利用率不足60%。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26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
“每生产1公斤肉类,就会产生44公斤畜禽粪污”,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李金祥的话令人震惊。硬币都有两面,畜牧业生产也一样,其另一半“产出”,就是粪污。2016年,全国1亿多个畜禽养殖场户生产了8540万吨肉类、3095万吨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生产牛奶3602万吨,居世界第三位。“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保证了不断增长的畜产品需求,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养殖废弃物。”李金祥表示,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每年产生粪污38亿吨,而综合利用率不足60%。
大规模的畜禽粪污,如处理不好,必然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26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为102.48万吨和16.04万吨,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38%和56%;全国有24个省份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到本省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0%以上。可以说,畜禽粪污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两条腿”走路:
让粪污能源化资源化
基于我国畜禽养殖小规模、大群体与工厂化养殖并存的特点,坚持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相结合,同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围绕畜禽粪污的处理和利用,各地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能源化利用。对粪污进行厌氧发酵处理,生产沼气、生物天然气或发电上网,为农村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二是肥料化利用。主要包括堆沤熟化制作的农家肥、液态发酵的粪肥、工厂化生产的商品有机肥,最后用到种植业。三是工业化处理。通过生物或工程措施对畜禽养殖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总的来看,工业化处理由于基本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大多数企业很难承受,国内仅极少企业采用,不适宜大范围推广。基于我国畜禽养殖小规模、大群体与工厂化养殖并存的特点,坚持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相结合,以肥料化利用为基础,以能源化利用为补充,同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说。
两大难题仍待解:
推广难、还田难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形成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生物天然气、有机肥等产品生产和使用缺乏扶持措施
尽管各地都有一些探索,但业界大多认为,在支撑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利用的运行机制、补贴政策、科技支撑等方面仍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
2016年,农业部启动了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十三五”时期将在全国遴选创建200个示范县。经过努力,共有来自21个省份的55个县通过验收和公示,成为第一批绿色发展示范县。这些县基本上都形成了与当地种植结构、养殖结构相适应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处理、利用模式。不过,如何形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制仍需要继续探索。
专家建议,要立足源头治理,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支持力度,采用经济实用的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模式,打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础。一是落实畜禽粪污处理用地政策,坚持规划先行,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实行“以地定畜”,解决好畜禽粪污消纳和规模养殖用地问题。落实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工程、有机肥厂用地优惠政策。二是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支持基金的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解决分散养殖粪污处理难问题。
(据中国经济网 乔金亮 李亮/文 2017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