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嘉兴双丰农场周爱君种植的春大豆百亩方亩产838.78公斤,高产攻关田亩产925.06公斤,打破了全省春大豆最高亩产纪录。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大豆为何只开花不结荚?这些措施很实用
在大豆生产上,时有农户反映:大豆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但开花较少,结荚稀疏,甚至有的不结荚;有的虽开花结荚但空荚、瘪粒多;有的植株贪青晚熟,生育期延迟,籽粒不能按时成熟,结果造成大豆不结实,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导致减产减收。
大豆的生长习性知多少
大豆是短日照作物,一般来说,早熟品种对光照的敏感性较弱,对日照条件要求不严,达到一定积温就会开花结荚;晚熟品种对光照的敏感性较强,需在一定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结荚;中熟品种对光照的敏感性介于早、晚熟品种之间。
大豆属豆科作物,与根瘤菌共生。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游离态的氮素,供大豆生长。大豆根瘤菌的生长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关,施用氮肥过多时,根瘤数目减少,固氮能力降低,同时还会引起大豆营养生长过旺,从而抑制生殖生长。
大豆按结荚习性可分为无限、有限和亚有限三种类型。无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植株高大,节间长,始花期早,开花期长,结荚分散,顶端只有两个小荚,甚至没有荚。此类型大豆较耐瘠薄,在高肥水条件下,易倒伏,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共生时间长。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株型较紧凑,生育期较短,始花期较晚,花期集中,当主茎顶端出现一簇花后,茎的生长终结。这种类型的大豆具有较强的抗倒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共存时间短,两者对光合产物竞争不明显。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偏于无限习性,开花后,茎可继续生长一段时间,之后再停止生长。
内外因造成大豆只开花不结荚
一是内因。因品种差异、自身退化、引种不当等引起。
1.品种间差异造成。中晚熟品种、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时间较长,在条件适宜、氮肥偏多的情况下,常常营养生长过旺,影响光合产物向花荚转移,造成花荚脱落和秕荚。
2.品种自身退化引起。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有些品种刚推广应用时,初期表现较好,但时间一长就出现严重退化,主要是种子未经提纯,自行留种种植,以及机械混杂等因素造成。品种自身退化,使大豆开花结荚量减少,发生不实症。
3.引种不当导致。生产上,不少种植户对大豆品种的光照要求、敏感性等生长习性不了解,任意提早或推迟播种,或盲目异地引种,容易发生大豆不开花或只开花不结荚,或者提早开花结荚等不正常现象。如将晚熟大豆品种作春大豆提早播种,短日照条件得不到满足,往往不能及时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在田间通常表现为植株生长很茂盛,但是不开花结荚,或者只开花结荚不良;如将早熟春大豆当作夏大豆种植,幼苗生长期处在高温条件下,容易提早开花结荚,空荚率高。南种北引或者东种西引,都会因日照条件不能满足,不能正常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出现生育期推迟,不能正常成熟等现象;北种南引或者西种东引,则容易提早开花结荚,并因营养生长过短,造成大幅度减产。
二是外因。因温度过高或过低、降雨过少或过多、栽培措施不当、营养元素缺乏或不均衡、病虫危害等引起。
1.温度过高或过低。大豆开花授粉的适宜温度为20℃-25℃,超过35℃雄蕊就会死亡,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90%。大豆开花结荚期间,如碰上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会造成植株呼吸过旺,减少干物质积累,影响大豆开花授粉,使胚株败育形成秕荚。如大豆生长后期遇到低温,影响大豆灌浆速度,同样会造成较高的空秕率。
2.降雨过少或过多。大豆播种时,如遇上干旱少雨的天气,造成推迟播种,使出苗期延后,大豆生育期间营养积累减少,会造成大豆秕粒不实。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的水分临界期,如此时遇旱,大豆会因水分缺乏营养成分无法输送,造成大量落花落荚或鼓粒困难,使生殖生长迟缓,营养生长过旺,后期贪青、晚熟,秕荚不实。如降雨过多,田间土壤湿度过大,根系活动受到抑制,吸收能力减弱,植株生长不旺盛,抗病抗逆能力差,容易引起病虫害发生。
3.栽培措施不当。一是种植密度过大,不同品种都有适宜的种植密度,密度过大影响通风透光,使田间小气候变差,光合作用减弱,造成花荚脱落或形成秕荚。二是施肥不合理。如水肥过多,尤其是施氮肥过多或施用时间过晚,造成茎叶徒长,即使开花结荚,由于干物质积累,转运、储藏得少,最后导致鼓粒困难,贪青晚熟,不能按时成熟收获。三是重茬种植。大豆重茬,会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尤其是土传病虫危害加剧;同时由于连作,土壤环境恶化,影响根瘤菌的繁殖,降低固氮能力,导致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导致大豆贪青不实。
4.营养元素缺乏或不均衡。在大豆生长期间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缺乏较严重时,都会影响植株生长,导致结实困难,造成减产。某些营养元素稍有缺乏,虽然能够开花,但往往不会鼓粒,形成秕荚。据调查,在偏施氮肥和未施磷、钾肥的大豆田,因氮磷钾元素比例失调,空荚瘪粒现象较多。
5.病虫危害。大豆苗期病虫危害,加重大豆贪青不实。苗期传染上大豆病毒病较重的,易造成全株大豆贪青不实;鼓粒期发病的,造成秕粒,降低百粒重。如苗期感染黄化矮缩病,使大豆植株矮化,叶柄及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变长,叶色褪绿,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开花期推迟,由于后期光照少,即使开花结荚,也难鼓粒。
如何预防大豆不结荚
1.选用适宜品种,提高种子纯度。选好种是防止大豆不结实的重要措施,根据不同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选择抗旱耐涝、抗倒抗病、优质中早熟新品种。
2.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茬口。合理的种植结构,多样化的种植模式,可减少土传病虫害发生,避免土壤养分单一消耗,保持生态平衡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要合理安排茬口,实行轮作制度,尽可能不重茬种植,可减少荚而不实现象发生。
3.适时早播,合理密植。适时早播,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气候资源,避免偏晚熟品种生育后期受低温不利因素影响。夏大豆适期早播,可明显提高产量。大豆播期一般掌握:春播大豆在4月25日至5月上中旬,夏大豆在6月5日至20日。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种植密度,同时按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的原则,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种植密度一般掌握:株型适中略小的品种,每亩2万株-3万株,株型较大的品种每亩1.3万株-2万株。
4.科学施肥,保持营养均衡。遵循适施氮肥、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和微肥的原则。一般亩底施腐殖酸复合肥10-20公斤。其次是看苗追肥,如苗瘦弱,可在开花前或初花期亩追尿素5公斤。花荚期喷施叶面肥,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兑水50公斤,选择晴天进行叶面喷洒,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对缺硼的地块,在始花期用0.1%的硼酸,每亩50公斤溶液叶面喷施。如肥水充足引起旺长,应在初花期,喷施调环酸钙,降低株高,防治花荚脱落,减少空秕率。
5.合理灌溉,及时防旱排涝。大豆播种前,遇到土壤干旱、墒情差时,及时浇底墒水,以确保大豆一次播种保全苗;大豆幼苗期,土壤含水量少些,能够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后期倒伏,起到蹲苗的作用;大豆分枝期,遇旱浇水,能增加植株高度,促进花芽分化;大豆花荚期,需水量较多,在遇干旱、土壤墒情不足的情况下,应及时浇水防旱,以满足大豆对水分的需求,减少秕荚。同时须注意,如遇长期阴雨连绵,因排水不畅造成田间积水的,应及时排涝。
6.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病毒病的传播。对大豆的病虫害,应及早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一要选用无病种子;二要药剂拌种,用杀虫杀菌复配制剂拌种;三要在苗期混喷除草剂时,添加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蚜虫和其它病虫发生,减少病毒病的传播;四要在开花至结荚期,视情况调控生长,防治病虫害。
本报综合
省农科院选育的大豆新品种——浙鲜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