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季颖 通讯员 陈孺
本报讯 新鲜的蔬菜、可口的瓜果、鲜活的水产……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是否安全,已日益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记者日前从玉环市农业局获悉,现在,玉环市生产的所有食用农产品都要经过快速检测,凭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才能进入市场。
近年来,玉环市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为载体,全面提升农产品监管水平。他们以“管理无盲区、投入无违禁、产品无公害、百姓无担忧”为目标,通过“电视有影像、广播有声音、手机有短信、街头有标语”和“一户一档、以点带面、分类推进、政策助力”等多项创新举措,狠抓“精细化管理、区域化合作、多样化模式、导向性激励”,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凭证入市”。他们的做法得到省农业厅厅长林健东的肯定。截至目前,全市系统打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3541张,发放通用合格证1.7万张。
“我们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就是为了抓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行工作。”玉环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要是宣传不到位,可能会出现消费者不了解相关信息、生产主体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在通过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他们还向生产主体等发放《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6000余本,并结合日常巡查、抽检和各类生产技术培训等,在生产主体中开展推行合格证的宣传培训。
在加强宣传培训的基础上,玉环市多措并举,抓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全市农产品生产主体多,为了确定合格证推行主体,今年4月底起,我们组织各乡镇(街道)对辖区内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建档立卡。”玉环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搭建乡镇(街道)农产品快速检测网络,并坚持以点带面,实现快速检测区域化合作,确保农产品生产主体有效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目前,全市已建成农产品快速检测点63个。“为方便农户就近选择检测点,我们制作了检测点流动地图,鼓励快速检测点为周边农户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农产品类型多样、生产主体规模大小不一的实际,玉环市通过“分类推进”的办法发放合格证。他们根据生产季节,以“集中培训”的方式,分产业、分类型在农产品生产主体推行合格证,以实现每类农产品凭合格证入市;根据农业生产主体追溯建设、硬件基础、生产效益等实际情况,合格证可采取自行打印、委托打印或领取通用合格证,做到规模生产主体合格证管理全覆盖。玉环还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对2017年底前自愿购买打印机打印合格证且运行正常的生产主体,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