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种植业

丽水高山茭白一枝独秀

  □本报记者 王美华
  连日来,在景宁县大漈乡的田间地头活跃着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扳茭白,有的挑运茭白,也有的在市场里填袋装货……望着堆成小山似的茭白被一车车运走,彭村村茭农彭一东笑开了花:“台风带来及时雨,又是一年好收成!”同样,庆元县天友高山茭白专业合作社的360亩茭白也大规模成熟,合作社仓库和冷库都堆满了一袋袋新采收回来的茭白。“今年茭白成熟较往年早一个星期左右,目前看来产量很不错,最多的时候一天采收1万多公斤。”合作社负责人胡天友说,去年亩产2000公斤,创收190余万元,照目前形势看来,今年的效益有可能会再创新高。
这里种茭白,得天独厚
  丽水市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其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丽水茭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丽水茭白商品化生产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未东渡吴岭的“美人茭”,大面积种植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现在,茭白已是丽水市一大特色蔬菜产品,成为支柱产业。
  2017年,丽水市茭白种植总面积约10万亩(每亩双季茭及单季茭一茬二收均按2亩计算,下同),主要分布在缙云的大洋、前路、壶镇,景宁的景南、大漈,庆元的荷地、举水、岭头,龙泉宝溪,莲都碧湖等地。其中以缙云县种植规模最大,栽培模式也最为多样,综合了高山单季茭、单季茭一年收两茬、双季茭、双季茭设施栽培四种种植模式,种植面积达6.2万亩。其他县区主要以发展高山单季茭种植为主,其中景宁1.5万亩,庆元1.5万亩。双季茭主要以“龙茭2号”和“浙茭2号”为主,高山茭白单季茭品种以“美人茭”“金茭1号”“丽茭1号”为主,一茬二收以单季茭品种“美人茭”“金茭1号”为主。
将高山茭白种得风生水起
  缙云县作为丽水市茭白种植的引领者,具有较成熟的市场营销能力,很好地挖掘了茭白的种植效益。据了解,缙云县前路乡农民70%以上收入来自农业,是全县农业人均收入最高的乡镇,其中茭白的种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乡种植茭白亩均产值为1.2万元,最高亩产值可达2万元,最低也有7000—8000元。2016年,丽水茭白总产值5.1亿元。
  茭白的栽培方式有双季茭露地栽培、大棚设施早熟栽培,单季茭有平原地区栽培、高山栽培、利用水库灌溉的冷水茭栽培、一茬二收栽培。其中的双季茭早熟栽培,缙云新建等低海拔山地走在全省前列。利用高山小气候条件进行单季茭高山栽培,虽然金华的磐安、武义以及绍兴的新昌等地早于丽水,但丽水丰富的高山耕地资源、优越的光温水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浙江省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而单季茭一茬二收模式,更是丽水人的发明独创。“温岭人追着太阳种西瓜”可谓家喻户晓,缙云茭农也不再满足当地的“小打小闹”,学起了温岭种瓜人,到外地租地种茭白。他们先在附近地区(如龙泉、庆元、景宁等)租地栽培,再是走出丽水市,甚至到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广西等地种茭白卖茭白。可以说,丽水市近年来茭白产业的快速发展,缙云茭农功不可没,正是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龙泉、庆元、景宁的山区农民才掌握了茭白的栽培技术,茭白产业才得以快速发展。
标准化生产,产业链延伸
  丽水大部分茭白主产区实现连片规模种植,多数村已成为茭白生产专业村。大部分产区形成了“茭白(农业、蔬菜)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龙泉宝溪冷水茭白合作社还采用统一供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栽培。
  为了拓展茭白综合开发,实现助农增收最大化,近年来,丽水市从三方面入手切实做好茭白文章。一是注重品质提升。在提纯原有地方品种“美人茭”的基础上,引进推广“金茭”“浙茭1号”等优良品种。创新完善了单季茭采两茬栽培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注册了“山啦”“雪松”等高山茭白品牌,开展了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在高山茭白基地推广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了茭白的品质,为卖出好价格奠定了基础。二是注重茭白产业延伸与拓展。茭白全身是宝,除了膨大茎可食用外,茭白叶不但可以作为编织工艺品的原材料,也可以作为生产食用菌的原材料。茭白根茎是一种中药村,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缙云一家茭白叶加工厂,专门用茭白叶生产工艺品销往日本等地市场。据了解,缙云县的茭白种植户仅销售茭白叶一项即可亩增收600—800元。景宁县通过科技功关,将茭白叶变成生产食用菌的原材料。据测算,仅缙云县大漈乡茭白基地,每亩就能产生茭白叶茎5000公斤,万亩茭白叶茎用于生产1500万袋黑木耳,可节约2万方木材。“菌渣”或“菌糠”回归农田,生态循环的效益也得到显现。
  为大力展示和宣传丽水茭白,丽水市政府在组织参加台湾南投县“美人腿”茭白节的同时,从2011年开始,举办多届“茭白节”,通过茭白质量评比、茭白烹饪大赛、水生蔬菜产业论坛,展示扩大了丽水茭白的知名度与市场美誉度,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网络。
相关链接
  茭白是我省传统特色蔬菜,生产历史悠久。2016年全省茭白栽培面积43万亩,产量70万吨,产值约27亿元。通过品种科学搭配、产区合理布局、栽培模式创新及产品冷藏等措施,我省茭白已基本实现周年供应,除本省市场外,产品主要销往江苏、安徽、上海、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在我省茭白栽培历史上,浙北的嘉善、桐乡、德清、余杭,浙东的余姚、鄞州,以及浙东南的黄岩、椒江等是茭白主要产区。但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特别是最近10年中,浙江省茭白产业无论是分布区域还是栽培模式(包括栽培方式)、产业规模均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其中丽水市在浙江省茭白业的这种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