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养生

两条小黄鱼“打倒”一壮汉

夏秋之交谨防腹泻

  •   每年5月-10月,各大医院会专门开设肠道门诊,接收腹泻患者。从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及杭州市一医院等医院获悉,七、八月是腹泻高峰期,各医院平均每天接诊60-80位腹泻患者,比相对凉快的五六月份要多一倍。
      专家们表示,腹泻患者八成以上是中青年,大部分属于“病从口入”,消暑的西瓜、雪糕、各种饮料,美味的海鲜、烧烤,都能让人的肠胃受不了。
    两条小黄鱼“打倒”一壮汉
      近日下午1点多,35岁的黄先生捂着肚子、弓着腰,一脸痛苦地小跑进邵逸夫医院肠道门诊,黑色的小皮包随手一扔,半个身子一下子趴在诊室的检查床上。
      黄先生一米八的身高,人很壮,不断呻吟着,“1个小时跑了六七趟厕所,赶紧用药”。
      1个多小时前,他在余杭一家小饭馆吃中饭,一道红烧小黄鱼味道不错,黄先生有滋有味地吃了两条。没想到,他回到公司后不断跑厕所,肚子痛到腰也直不起来,想吐又吐不出来,赶紧叫了一辆出租车,冲到医院里来。
      接诊的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周峰医生分析,天热细菌容易繁殖,如果海鲜没煮熟或者不新鲜,容易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的症状。
      医生正说着话,又有一个30岁的壮小伙火急火燎地闯进诊室。中饭时,他吃了碗大排面,一个小时跑了三四次厕所,拉的水样便,开车从余杭过来,一路着急直踩油门。
      周峰医生说,肉类、海鲜、蛋类最容易变质,这些食物变质了所含细菌较多,但并不能直观看出,可能也尝不出来。而且,夏天热大家会多喝水,大量的水使得人体内胃酸稀释,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再加上变质的食物,腹泻相对就容易发生。
      几个患者提出疑问:为什么一桌人同样吃了,有的人发病,有的人一点症状都没有?
      周峰医生说,这主要和个人体质及摄入的量有关。如果这个人最近比较累,肠道免疫能力差,吃得又比较多,那发病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
    中青年是发病主要人群
      据了解,肠道门诊里的患者大多是中青年,男女比例差不多。对此,浙医二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吴学杰说,整体来看,腹泻患者以30岁上下的年轻人为主,年轻人在饮食方面不够注意,喜欢吃烧烤、海鲜、喝冰啤酒。
      肠道门诊24小时接诊,很多人腹泻起来,症状比较厉害,夜里赶来看病。最近,邵逸夫医院肠道门诊一天夜里12点到凌晨4点,接连收治了十几个腹泻患者,全是因为吃了西瓜,有的是西瓜放冰箱里太久了,有的是脾胃虚寒受不了冰西瓜的刺激。
      前几天,吴学杰收治了一对外地来杭旅游的母女,夜宵吃了小龙虾加冰啤酒,感觉肚子不对劲,3个小时拉了八九次,同时有腹部阵发性绞痛,凌晨两点跑到医院挂急诊。
      年轻人身体底子好,用药下去一两个小时起效,两三天腹泻基本都能好。但如果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腹泻可能会要人命。
      吴学杰说,一位90多岁的大爷舍不得扔隔夜菜,简单热热就吃了,几个小时后开始腹泻,一天拉了10多次水样性大便,最后因为脱水导致休克、循环衰竭,不幸去世了。“老年人常有些基础疾病,胃肠功能又较弱,不注意饮食卫生容易发生腹泻,一旦发生腹泻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可因为严重脱水而发生休克,继而引起循环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拉肚子也要看人,如果年老体弱、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严重腹泻可引起病情迅速变化,甚至导致死亡。”吴学杰说。
      针对腹泻,几位专家推荐了一些常用药,大家可以参考。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用药后两三天症状没有好转,必须及时就医。
      ●藿香正气水
      如果是中暑、受凉或因过量食用生冷食物,长时间吹空调或电扇,导致腹痛、腹胀、腹泻和呕吐等,腹泻症状不严重,用藿香正气水比较对症。
      ●口服补液盐
      腹泻最怕脱水,口服补液盐能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是缓解脱水安全而有效的一种方法,各大药房都有出售。但严重腹泻并伴有呕吐时,补液效果就没那么好了,需尽早就医。
      ●蒙脱石散(思密达)
      腹泻伴轻微腹痛时,可服用蒙脱石散(思密达),这是一种温润的止泻药物,对消化道内的病菌、毒素有一定的抵制作用,适合婴幼儿、老年人。
      ●香连丸
      腹泻发病比较急的话,一般情况下可以服用香连丸等中成药,它可以调节胃肠功能。
      ●培菲康
      如果是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可以用培菲康。也可以每天喝200ml酸奶,补充肠道有益菌。
    郑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