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整治小城镇环境,建设美丽磐安

  •   □陈云良
      今年来,磐安县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个不带入”的决策部署,克服集镇多、任务重、资金紧、人员缺等困难,科学定位,精心谋划,抓推进,求突破,强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小城镇整体面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一是“四清零”成效明显。共拆除集镇村违建房、危旧房、一户多宅等40万平方米,完成先期目标任务的143%,实现“应拆尽拆、不留一处”。二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投资2.2亿元的142个小城镇整治项目,已开工建设133个,开工率达94%。三是美丽庭院亮点纷呈。确定了97个村1754个庭院为创建对象,目前360个“精品庭院”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161个庭院已完成绿化工作,涌现出了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四是专项行动全面开展。4个省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通过市级验收;完成“四无”企业(作坊)整治145家,占总数的65%,进度排名居金华市第一。五是管理机制有效探索。积极探索分片管理机制,整合部门派驻力量和镇村自治力量,率先探索“多员合一、职权下沉”管理试点,分组分片开展小城镇环境、秩序常态化管理。
      成绩固然可喜,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有“三难”:一是整治资金保障难。磐安建县迟、起步慢,基础薄、实力弱,现阶段融资困难,但前两批整治项目总投资已达2亿余元,整治资金保障压力大。二是用地指标解决难。据统计,乡镇第一批项目和集镇村安置需要新增用地1012亩,其中集镇村拆后安置786亩,而磐安每年建设用地指标仅300亩,难以满足小城镇建设需要。三是验收标准掌握难。如“四清零”活动,全县虽已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但在实际督查时发现,对危旧房是否实现“应拆尽拆”难以把握,因为有些危旧房只有专业的机构和人员才能认定,但就县级层面而言,这种专业机构和人员缺乏。
      小城镇是美丽磐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磐安,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能掉队。围绕“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既定目标,要拉高标杆,狠下决心,突出重点,抓牢节点,聚焦难点,着力长效,全力抓好磐安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建设更富魅力、更具特色、更加宜居的“江南小城镇”。重点应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以“干净”为基础,全力整治环境卫生。以卫生乡镇创建为契机,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做好水中、岸上等保洁工作,全力打造洁净小镇、宜居小镇。加强卫生保洁,突出问题导向,以小巷小弄、旧住宅区、城郊结合部、集贸市场、公共厕所、车站、旅游景点等为重点,配齐环卫设施,推行垃圾分类,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全力创建卫生乡镇,以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等为重点,建立机制,加强管理,力争到2018年底全县所有小城镇创建成为市级卫生乡镇,50%的小城镇创建成为省级、国家级卫生乡镇。推进“五水共治”,以剿灭劣Ⅴ类水为重点,年底前全面消除劣Ⅴ类及水质较差小微水体,力争全境出水水质达到Ⅱ类以上。
      (二)以“治理”为手段,全面加强城镇管理。坚持以治理为重点,实施专项行动,消除乱象,打通经脉,补齐短板,促进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实施“线乱拉”专项治理,通过杆线合并、线路梳理、管线入地等手段,改变弱电、强电线路等“空中蜘蛛网”乱象。在完成调查摸底、实施方案编制基础上,力争年底前完成50%以上乡镇的整治任务,2018年底前全县所有乡镇完成整治任务。抓好“车乱开”专项治理,以19个乡镇政府和云山旅游度假区所在地为主要对象,整改、完善交通设施,全方位、多形式宣传教育,严管、严查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力争2018年底前建成区内主干道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守法率达到80%以上,基本杜绝燃油助力车上路行驶。推进“道乱占”专项治理,根据调查情况,按照既定方案,全力整治乱停车、乱堆物、乱摆摊、乱开挖、乱建筑等“五乱”现象,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提升小城镇品位和形象。加强“低小散”专项治理,以“低产出、小规模、分布散、乱排放”企业为重点,淘汰燃煤锅炉、落后产能,整治“三合一”、无证无照、低效等企业,推进“机器换人”,促进集聚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和产业水平。
      (三)以“长效”为重点,不断健全管理机制。整治短时可完成,关键在于成果巩固。坚持立足长效,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效果。组建日常巡逻队,以乡镇为单位,整合联村干部、护林员、保洁员、村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等,实行“专兼结合、多员合一、群众参与、统一管理”模式,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实行“街长”负责制,建立由乡镇长为“总街长”、村“两委”干部为“分街长”的“街长制”,建立网格化公示牌,明确管理目标,落实工作责任,要求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一般问题30分钟内现场处置,疑难问题2天内处置到位,做好环境综合管理工作。建立部门共建制,按照“一个部门联系一条街道”原则,实行捆绑考核,配合做好联合整治、创建管理工作。加强群众自治管理,制订村规民约,建立相对稳定、管护便利、反应及时的群众自治体系。推进智慧化管理,依托浙江政务、智慧城管、智能交通和乡镇“四个平台”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互通共享,建立实时、便民、同步的管理服务体系。
      (四)以“要素”为保障,有力保证整治见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必须不折不扣落实人员、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保证整治工作落地见效。加强资金保障,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通过考核验收、整治成效明显的乡镇给予奖励;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整治,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强人力保障,抽调精干力量,实行集中办公,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计划书,排出作战图,列出时间表,全力抓好落实;将整治工作列入乡镇、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作为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项督查,加强服务指导,实行“一月一排名、一季一测评”,促进整治行动早见成效。加强土地保障,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村镇坡地开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以“三改一拆”行动为契机,加强土地拆后利用,保障必需用地指标,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全面提升小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作者单位:磐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经过小城镇整治的磐安县维新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