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丈人考察女婿,最精准的方法是看他周边的朋友,物以类聚。今天,老板考察员工,最佳的途径是看他的微信群,人以群分。
我有个生意人群,其中有一老江湖,拍拍胸脯,自豪自炫:“兄弟今年虚岁七张分啦。”上海话七张分就是七十岁。这个群的生意人,不谈养生,不谈偏方,不谈下一代,只谈新生事物,谈以色列的全民创新,谈印度的服务经济,谈中国的互联网进步,谈可燃冰,谈机器人。天天在学习,唯恐被遗弃。这个群里的“群”众,不少六十以上,个个目光炯炯,精神焕发,秘方就是学习。
我即将奔六啦,往往被拖入老人群里,特征:养生多,偏方多,而且都是附带恐吓的偏方,前后矛盾的偏方。待在这样的群里,等于陷入十面埋伏,草木皆兵,终日疑神疑鬼,胆战心惊,吓出神经病。
还有一类群,天天讲西方高福利,仿佛生活在琼瑶小说里,只有恋爱,没有生活;好比生活在《红楼梦》里,只有享受,不见劳动。这样“理念先进”的群不敢入,待久了,就会变懒。
群,是个大染缸,所谓“一票货色”,就是出自大染缸的一批货,趋同性极大,跟着大仙会跳绳。选什么群,决定你什么视野,甚至价值观。群的最大特征:物以类聚。它会裹挟你,让你“常在河边走”;最大的风险:“哪能不湿鞋。”
(摘自《新民晚报》李大伟/文2017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