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空调坏了;打电话联系的厂家维修人员竟是假冒的,收了3550元维修费,刚修好的空调用了3天又坏了。不久前,消费者吴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闹心事。笔者根据其投诉线索调查发现,网上搜索到的不少品牌空调售后服务维修网点是“李鬼”,其网站未备案,标示公司属虚构,联系电话混乱……
报修空调疑遇骗子
7月10日,吴女士家的格力中央空调面板突然出现故障,由于维修卡不在身边,就上网搜索格力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最先跳出来的“格力售后维修中心”网页上有一个“4008599×××”的电话号码,她没想太多就拨了过去,描述了故障情况。对方提供了一个手机号码,但因为手机号码属北京地区,拨打后未能报修成功。
“我误以为 4008599×××是格力公司的总部客服电话,于是再次拨打索要当地的维修电话,接听人员向我提供了一个固定电话号码87515×××。”吴女士说,第二天维修人员上门,她还特地询问是格力派来的吗,对方说“对,是格力派来的”。
维修人员检查后说是主板烧坏了,要换掉。吴女士没有问价格,对方也没说,换了主板后直接要价3550元。“真没想到会这么贵,而且换完了才告诉我价格。尽管心里很不乐意,但天气热得让人难以忍受,所以也就忍了。”吴女士说。
没想到,仅仅过了3天,7月12日,刚修好的空调又坏了。吴女士怀疑自己上当受骗了。
信用公示系统查无此公司
吴女士提供的维修人员出具的收据,上面盖了“××新锐电子有限公司财务专用章”。
7月26日,格力电器售后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收到吴女士投诉材料后,书面回复称,“经我公司核实,87515×××电话并非格力售后网点电话,‘××新锐电子有限公司’也并非格力授权售后服务单位”。
笔者查看收据上盖的“××新锐电子有限公司财务专用章”,有数字编码,表面看与正常的公司财务专用章没有不同,但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不到其相关信息。
8月3日,笔者拨打吴女士最先拨打的报修电话4008599×××,一位自称姓李的客服人员说,他们是××强晟家电维修公司,该电话是公司的客服电话,但其否认接过吴女士的报修电话。
进一步询问其公司具体办公地址,对方说具体在什么地方“不方便说”。查询国家企业信用公示信息系统,同样查不到该公司的任何信息。
收据上还有收款人“程福”的手机号码。格力电器售后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在调查吴女士受骗一事过程中也曾拨打过该电话,对方否认其为格力售后维修网点的维修人员。
而笔者拨打该电话,对方一开始自称为“××新锐电子有限公司”,当听说有消费者投诉时,立即改口否认,又称自己是“格力公司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与客户沟通,“不知是谁留下了我的号码”。
揭穿谎言后,对方干脆直言不讳地谈起了他们的“生意经”。“我们换个主板挣七八百元钱很正常,因为搜索网站的广告费很贵。很多人修空调都会在网上找嘛,我们还得交广告费,有人点击一次,人家就要收我们100多元,一天多少人在点啊,每个月的广告费能少吗?”
“李鬼”电话“管得宽”
笔者又以报修空调为名拨打了87515×××,对方称什么空调都可以修,只提供收据没有发票。询问其公司名称,只说是“商场售后”,再三追问,对方才承认他们就是一个“街边家电维修店”。
笔者在网上搜索该电话号码,竟显示出上百个结果,在搜索结果页面首页上就涉及9个“维修中心”,包括“三洋洗衣机售后维修服务中心”“麦克维尔中央空调售后维修中心”“史密斯热水器维修售后服务中心”“三菱空调售后服务维修中心”“官方指定索尼电视售后维修”“tica天加中央空调维修中心”“trane特灵中央空调维修中心”“格力空调售后维修中心”“aux奥克斯空调服务中心”。
点击浏览上述网站页面,均未找到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必须获得的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
笔者又以电话“4008599×××”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发现它并非仅属于“××强晟家电维修公司”,还是多地品牌家电的维修热线,包括“苏州奥克斯官方网站售后服务热线”“成都美的空调售后维修热线”“苏州市惠而浦热水器售后服务咨询热线”“西安康派燃气灶售后24小时报修热线”等。
8月8日,笔者以“格力空调售后维修”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搜索结果显示多个“格力官网”的网站,排在第一的“格力空调售后维修中心”网站,联系电话正是上述的87515×××,该网站同样未标注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必须获得的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
该网站设有“关于我们”“服务项目”“新闻资讯”“维修案例”等10余个栏目,内容全部是介绍格力空调的相关信息,极易让人相信就是格力公司的网站。
建议加大网上服务信息监管力度
最终,格力电器售后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联系维修人员上门为吴女士维修好了空调,并收取了850元维修费。“原以为买了品牌空调能省点心,没想到修空调还会上当受骗。”对于自己的遭遇,吴女士仍然耿耿于怀。
“吴女士的报修电话是从网上搜索到的,这种情况,我们也无法掌控。”格力电器售后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负责人坦言,不止是搜索网站,个别电话查号平台,也有类似情况。“说白了,骗子们是付了广告费的,给了钱就能获得‘优先推荐’。公司也曾向有关部门反映并与有关企业沟通过,但好了一段时间后又死灰复燃。”
“建议有关部门加大网上服务信息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李鬼’维修网点;有关厂家也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公布售后服务信息,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消保部门工作人员建议。 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