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通讯员 陈叶平
8月4日,省农业厅在杭召开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布置会。嘉善等7个农业部项目实施县(市)汇报了今年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施方案。
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是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不仅仅是要解决高产出问题,而且还要解决高效益和生态承载能力问题。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我省组织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年活动,并确定嘉善县、诸暨市、武义县、江山市、温岭市等5个县(市)作为2017年农业部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青田县为农业部水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长兴县为农业部茶叶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计划在7个县(市)重点创建5万亩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应用核心示范区,项目实施面积44万亩,辐射带动80万亩,集成组装10种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项目实施区良种覆盖率100%,力争项目区粮食单产增2%,农药化肥双减,节本增效5%以上、带动全县节本增效2%以上。
据介绍,我省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主要内容为,结合我省开展的“五水共治”“生态浙江”建设、绿色农业行动计划、农业品牌推进年等工作,主要在水稻、杨梅、茶叶上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适当兼顾大豆等旱粮作物,以机械化或设施化生产为核心,重点示范推广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化肥农药减量、用地养地结合、资源高效利用的集成技术和模式;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提升品质,增加优质专用品种供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水果、茶叶等特色产品,突出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等新业态,实现“一田多用”,实现品牌增效、特色增收,打造一批绿色高效典型,创建一批优质特色品牌,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努力实现增产、增效、绿色可持续的目标。
链接:
粮食作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内容
一是突出重点,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重点推进水稻机插秧叠盘暗出苗“1+N”育供秧技术模式,试验示范水稻钵苗机插、机插秧侧身施肥、水稻机械化精量穴直播种药播喷同步技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重点扶持实施主体与实施项目相关的设施设备改进,集成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
二是创新理念,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创新施肥理念,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基础,抓住改变肥料种类这一减肥关键措施,加快配方肥、商品有机肥、缓(控)释肥、脲胺氮肥等新型肥料推广应用,减少氮化肥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创新植保理念,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指导项目区农民做到病虫达标防治,应用高效低毒新农药,减少化学农药投入,达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之目标。
三是因地制宜,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各项目县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因地制宜选择主导品种,并通过公开招投标或按实际用量补助或者改供种为供秧等多种方式,实现项目实施区良种覆盖率达100%。针对我省主导品种为以甬优系列为主的大穗型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结合、攻关推广同步的方式,大力推进以因地制宜选品种、基质叠盘育壮苗、稀植早发促壮秆、三沟配套调水气、巧施穗肥保大穗、绿色防治控病虫为关键技术的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积极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四是创新模式,推进用地养地结合。大力推进新型农作制度创新,推广西兰花-稻、鲜食大豆(蚕豆)-稻、稻虾轮作等“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实现稳粮与增效、经济与生态相统一,促进用地养地结合、绿色增产增效。
园艺作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内容
一是突出重点,推进设施化、机械化生产。水果(杨梅)重点示范推广杨梅促成和网室避雨设施栽培技术,茶叶重点示范推广机械化修剪、连续化自动化加工技术。通过设施化栽培提高杨梅品质、增加效益;通过机械化生产加工技术提高茶叶劳动效率,节省劳动力成本,规范产品质量,增加效益。
二是突出质量安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突出园艺作物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抓住改变肥料种类达到化肥减量目的这一关键,在杨梅上示范推广专用配方肥,在茶叶上示范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减少化肥投入,在达到减少肥料使用的同时,提升产品品质、增加效益。推广黄板、杀虫灯、矿物源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达到农药减量和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之目标。
三是提升品牌,扩大影响,增加效益。开展节庆、推介会等品牌创建活动,发展“一县一品”,打造公共区域品牌,进一步提升“青田杨梅”和“长兴紫笋茶”品牌知名度,提高项目实施区产品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培育主体,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项目重点支持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示范应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和模式,提升其社会化服务能力,同时组建杨梅县域社会化服务中心,探索运行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整县制创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