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通讯员 彭一文
“品质食品专区里贴有杭州舒兰农业有限公司标签的黄瓜每公斤11.36元,普通的9.58元,两者相差1块多一点,我当然选择专区的蔬菜啊!”8月9日晚,正在杭州世纪联华新塘店买菜的市民张阿姨告诉记者,自从超市有了品质食品专区,她经常来专区采购。“现在身体健康最重要,专区里的蔬菜果品可以全程追溯,只要用手机扫下标签上的二维码,各种信息都能知道,我们吃着更放心。”
建立示范点 销售优质品
据杭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5月起,在杭州市联华超市和平店、新塘店,华润万家濮家店、转塘店、金沙大道店以及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杭州江干商场等6家超市门店,都开辟了醒目的品质食品专区或专馆,这是市农业局、市场监管局、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联合推出的品质食品示范点。与普通货架上的商品相比,专区或专馆里的每种商品多了一张标签,有的是无公害农产品标签,有的是绿色食品标签,有的是有机食品标签,有的贴有同线同标同质的“三同”标志,每件商品包装上都标有二维码。
据该负责人介绍,进入品质食品专区或专馆的食品,都是按照供港、出口欧美的标准,农业部门“三品一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标准,质检部门“三同”标准(同线、同标、同质)进行种植、养殖或组织生产的,质量符合进口国和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具有过程管理严、质量标准高、全程可追溯的特点。
据了解,目前6家门店共汇集了8家出口企业的55种“三同”产品和22家基地的279种“三品一标”产品,这些产品突出了本土特色。
扫扫二维码 消费更放心
在杭州世纪联华新塘店,记者随手拿起一盒贴有余杭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标签的鸡毛菜看了看,标签显示每公斤售价9.16元,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立刻进入杭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并显示出这批鸡毛菜的生产企业、生产地址、种植日期以及施肥、病虫害防治、产品认证等信息。
“我们从5月份开始为世纪联华的品质食品专区配送小青菜、鸡毛菜、毛毛菜等叶菜,每天配送量为300-400公斤。”余杭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销售部负责人粟贵俊告诉记者,合作社的1200亩蔬菜,按照供应G20杭州峰会的标准进行生产,今年初经杭州市农业局多项农残检测符合标准,成了品质食品区的一员。“这段时间,我们每天下午4点开始采摘,经过分拣包装,晚上8点送到各大超市,第二天早上就可供消费者选购了。”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粟贵俊说,合作社非常珍惜品质食品专区这一平台,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按照“三品一标”标准生产,确保提供的商品是优质安全的。杭州舒兰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外,他们将更加注意产品贴标用标的规范,让消费者吃到真正放心的农产品。
杭州市农业局质监处处长张祖林认为,通过创建品质食品专区或专馆,多方位地宣传“三品一标”及其生产企业,可以扩大其社会知名度,引领科学消费,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场做推力 企业有动力
据悉,品质食品专区从5月开设以来,6家试点超市已尝到甜头。与未设专区时相比,肉品、蔬菜和鱼类的销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据华润万家杭州濮家店经理董方舟介绍,该店品质食品销量增长10%,有些蔬菜销量增长幅度超过了70%。进入专区或专馆的“三品一标”生产企业也得到了实惠,一方面,通过“农超对接”,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另一方面,品质食品得到消费者认可,体现了优质优价,增强他们扩大生产的信心。
据记者了解,之前一些超市也在销售“三品一标”农产品,但认可度不高,产品大都零散分布在各个专柜,标识不明显。如今,“三品一标”产品集中在品质食品专区,并摆放着“三品一标”宣传标识,消费者可以零距离接触“三品一标”农产品。在试点超市的消费者调查中,受调查者对品质食品的认可度达97.8%,“三品一标”一跃成为放心、健康、安全食品的代名词。
杭州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监管处调研员黄柏荣说,品质食品专区设立后,企业申请认证“三品一标”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目前,已有好几家企业与他们联系,准备申请认证绿色食品。“三品一标”是进入品质食品专区的通行证,倒逼着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张祖林说,以往,发展“三品一标”主要依靠政府引导;现在,通过创建品质食品专区,依靠市场推动,形成优质优价,促进“三品一标”产业可持续发展。他表示,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下,“三品一标”产品和市场将会得到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