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近期持续40℃的高温天气,帮我烤热了泥茶壶销售市场。”说起泥茶壶市场时,正在装窑、准备点火烧窑的吴万能一脸的喜悦。
泥茶壶,俗称“西瓜壶”。过去,农民到田里干活都会提着装满茶水的“西瓜壶”出去,天气越热感觉壶里的水越凉,口渴之时,喝上几口顿感清凉甘爽、很是解暑。
家住武义县王宅镇孙里坞村伍仙亭自然村的吴万能是泥茶壶制作第五代传人。清朝时期,吴氏一家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黄石大冶迁居来到了武义县王宅镇。
为传承祖上传下的这把泥壶,吴万能整整坚守了37年。“如今我家门前一直在用的烧泥壶土窑就是祖先留下来的,至今有160多年的历史”。吴万能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曾经深受人们喜欢的泥茶壶逐渐淡出消费市场。改革开放后,随着武义旅游开发和游客的增多,吴万能仿佛嗅到商机。
当年只有16岁的吴万能就在自家门前公路边摆了个专卖泥茶壶的小摊,用大小泥壶当实物广告,让游客选购评说。同时根据客户需求和现代审美观念,吴万能在传承祖上泥茶壶制作技艺的同时大胆创新,以传统工艺对泥壶型状、外观、壶柄、壶嘴进行改进,融入紫砂壶、陶瓷壶、玻璃壶的许多时尚、文化元素。这一改不但改出了市场前景,而且价格也大幅度提高,产品除销往本地、金华、宁波、温州、杭州、上海等地外,还让客户带往新加坡、印尼、泰国、韩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华人家庭。
为此,吴万能被县里和金华市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泥茶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尽管泥茶壶制作很辛苦,但被列入县、市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漂洋过海,进到欧美、东南亚华人家庭及港、澳、台同胞使用时,我心里就很是满足,感觉坚守这么多年值!”说起这么多年的坚守,吴万能感慨地说。
张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