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通讯员 刘鑫
本报讯 今年我省各地种子管理部门加大优新品种推广力度,创新展示示范方式方法,成效明显。全省共建立省级早稻新品种展示示范点5个,面积1000余亩,展示品种12个,据测产,示范点平均亩产550公斤,比普通品种高6%以上。其中,“中早39”的高产攻关田预计亩产达700公斤。据统计,全省早稻主导品种推广面积占早稻种植总面积的89.3%,比上年增0.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省种子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早稻主导品种展示示范中,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融合先进技术提升展示示范水平。各示范点在展示示范品种中,应用工厂化育秧以及机插、机收、机防等现代化栽培技术,结合杀虫灯、性诱剂、种植显花植物等绿色防控措施,把新品种、新农机、新农艺三者有机融合,提升展示示范的科技含量。嵊州市良种场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运用杀虫灯、性诱剂、田埂种植显花植物等绿色防控措施,结合美丽田园建设,推进早稻绿色生产。
二是省市县三级联动举办观摩活动。在早稻成熟期间,省市县层层联动举办新品种展示示范观摩会,邀请育种单位、种子经营企业、种植大户以及新闻媒体等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示范辐射氛围,加快了优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三是首次启用二维码标识技术,为每个参展品种设立了二维码标识。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各参展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整个生育期表现,一目了然,提高了展示示范的“可学可看”性。从展示示范情况来看,早稻主导品种“中早39”“中嘉早17”等综合性状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