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我省晒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最新成绩单

对外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已覆盖80%以上办事事项

  □本报记者 李军
  本报讯 8月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在杭州举行的第三次“最多跑一次”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新进展。截至目前,省级对外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已达889项(含中直单位在浙机构285项),设区市本级平均845项,县(市、区)平均732项,都达到同级办事事项的80%以上。
  营商环境、便民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市场准入领域,全面推行外贸企业、餐饮服务等20个领域“证照联办”,12个事项“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按去年实际办件情况测算,这些措施将惠及81.34%的涉及准入审批的市场主体;在项目投资领域,公布了全省施工图综合审查机构名录,印发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改革指导意见;在便民服务领域,部门和地方自行设置的20项职业资格已取消,省内身份证异地换领已全面推开,地方道路、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违法处理已实现“一窗”办理。
  系统互联和数据共享工作有了新进展。目前,全省市县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受理”信息平台建设已经完成。省级超过70%、市级超过60%、县级超过50%的办事项目已开通网上申请服务。
  基层一线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强化。我省以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为载体,探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事中事后监管延伸。各地还加快推进执法力量向乡镇下沉,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基层有效落地。
  据介绍,下一步我省将重点围绕数据共享、项目投资审批等堵点、难点问题,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集中攻坚。围绕集中攻坚,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改革攻坚,深入推进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加快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继续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深入做好一线工作人员培训等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事中事后监管延伸,加强“四个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构建“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监管体系;三是持续加强督查评估工作,组织实施每月一次督查,组织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第三方评估和“浙江政务环境指数”评估,并于今年底前分期发布第三方评估结果和“浙江政务环境指数”。
  会上,宁波市、嘉兴市、金华市介绍了各自“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情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