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农机化

温州示范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上半年年以来,温州市及时分解下达工作任务,狠抓落实,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紧抓任务落实扎实推进示范创建
  强化任务落实。年初,温州市就召开全市农业“机器换人”推进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今年,温州市政府把平安农机责任制考核列入对各地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温州市农业局把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主要指标列入对各地农业局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将示范县和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作为考核加分项目,分解下达14项考核指标,切实提高各地对示范工程创建工作的重视程度。
  强化政策扶持。该市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将示范县和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两个项目列入2017年度财政转移支农资金扶持内容,分别予以支持100万元。乐清市统筹各级财政资金1400万元,扶持智能化育供秧、大米加工和粮食烘干等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建设。瑞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农业“机器换人”列为重点项目予以推进,并出台示范市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扶持。2017-2018两年拟投入各级财政资金883万元,扶持建成一批示范基地、综合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社、合作联社等示范单位。苍南县的农业“机器换人”实施意见中,对未列入上级补贴但符合重点推广的农机补贴购机额的60%;对已列入上级补贴目录的农机补贴购机者自付部分的50%;对首次引进单价在2万元以上的先进农机进行适应性试验应用,按购机价70%或80%补贴;对通过验收的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规范)社,给予3万元资金补助。
  强化工作督导。为抓紧抓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创建进程,该市建立了农机示范创建联系点工作联系机制,联系示范县(镇、基地)、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等农机示范创建联系点,强化工作督导。
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农机薄弱环节“机器换人”
  上半年,温州市引进三项装备和技术填补全市空白。一是首次引进蔬菜种植机械;首次引进旱粮收获机械;首次引进水稻叠盘控温暗出苗育秧技术大面积试验成功。
  三类农机推广进一步获得突破。一是轨道运输机推广获新突破。由去年的3条增加到19条。泰顺、瑞安、乐清均为首次引进。尤其是泰顺县推广力度最大,两个茶场分别购置了5条。二是高效植保机械应用获新突破。该市在积极推广植保无人机时,还大力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苍南和乐清均首次引进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三是水稻机械穴直播获新突破。今年该市继续在早稻种植中试验穴直播技术,瑞安和苍南新引进6台穴直播机,作业面积从上年的20亩大幅增加到1600亩。
绍兴找准“五个点” 精准发力
  上半年,绍兴市坚持以示范创建为总抓手,找准“发力点”“保障点”“切入点”“融合点”和“闪光点”,全面推进绍兴农业“机器换人”工作。
  明确目标,找到发力点。该市印发了《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全市农业“机器换人”工作目标:在必须全面完成省下达创建任务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启动市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提出到2018年,全市建成20个示范乡镇(园区)、50个示范基地,并确定了10个农机综合服务中心、50个示范性服务组织的创建目标。此项工作也已列入了各地工作清单考核中。
  诸暨市作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单位,由市政府分管市长牵头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上虞区以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契机,由区政府分管区长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协同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全市其他各区(市、县)农机部门也均成立了示范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并由主要负责人协调领导。
  在此基础上,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机器换人”指导意见,推进该市农业“机器换人”的工作平台得到了保障。
  加大扶持,找足保障点。2017年,由市财政对全市成功通过省、市验收的“机器换人”示范乡镇、示范基地、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或示范性农机服务组织),分别给予每个4万元、1.5万元、1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在此基础上,各地也出台了相应扶持政策,全市形成了示范创建工作全区域政策保障的局面:
  诸暨市作为省级示范县示范创建单位,主要扶持政策包括每年安排专项工作经费10-20万元用于示范创建工作;扶持新型农机发展,对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的,给予不超过70%的装备补助;对于示范基地建设主体给予1万-3万元奖励,对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主体给予50万元奖励等。
  上虞区结合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对省、市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单位分别追加3万元、2万元的奖励;越城区对综合农机服务中心在市奖励基础上追加4万元奖励,其他创建单位予以追加1万元奖励;柯桥区对示范乡镇、示范基地与综合服务中心予以2万元追加奖励,对示范性服务组织给予1万元追加奖励;嵊州市分别对省、市两级示范创建单位给予2万元和0.5万元的追加奖励;新昌县对省、市示范乡镇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对其他省、市示范创建单位分别给予5万元和3万元的奖励。
  加强协作,找好融合点。该市2017年计划在每个区(市、县)不同产业的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点上至少设立1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开展农机农艺集成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根据新品种、新农作制度和新种养模式需要,引进和推广适用的农机装备,全市已落实示范点创建计划6个。
  在水稻产业“机器换人”推进工作中,在继续联合开展水稻机插、机直播试验的过程中,主要是联合农技部门开展了宽窄行插秧机的对比试验,同时正开展飞防植保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蔬菜产业“机器换人”主要围绕设施大棚内适宜作业机械展开,意向引进遥控式旋耕机、小粒播种机等,露地蔬菜方面已举办飞防植保现场会,并计划引进毛豆收割机等新型作业机械;茶叶产业“机器换人”主要围绕茶园耕作机械及大宗茶采摘机械展开;畜牧产业“机器换人”在普及自动喂料设备等养殖设备的同时,计划开展智能化养殖试点,并探索废弃物与秸秆综合利用可行性;水果、水产等其他产业“机器换人”根据需求与发展方向,适时开展融合试验示范。
  结合重点,找出闪光点。绍兴市在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工作过程中,注重与产业改革方向结合,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绍兴市品质农业建设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亮点:一是飞防植保社会化服务已迈开实质性步伐。目前全市已建设4个服务队,主要组建模式包括社企合作和农机服务中心拓展服务模式两种。上半年全市飞防植保面积已达近3万亩,下半年计划在各区(市、县)全面展开服务点设置工作;二是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推广有力。去年开始,该市开始针对秸秆利用机械出台扶持政策,市本级追加补贴幅度达到了70%,上虞区专门安排了2300万元资金用于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在这些政策带动下,近两年全市已推广秸秆利用机械130余套。
台州自加压力、砥砺奋进、加快推进
  上半年,台州市自加压力、砥砺奋进,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设施增地”步伐,加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力争促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重宣传,抓关键,凝心聚力营造农业“机器换人”良好氛围
  深入调研,起草文件。起草并报请市政府出台了《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今后四年全市农业“机器换人”工作。
  媒体互动,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横幅、农民信箱、短信微信等载体,大力宣传农业“机器换人”,营造重视支持农业“机器换人”良好舆论氛围。
  召开会议,现场跟进。年初召开全市农机化工作会议,着重部署农业“机器换人”工作。之后又组织召开全市农业“机器换人”推进工作现场会。现场观摩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点机械化作业现场,交流农业“机器换人”工作。
重落实,抓融合,紧扣重点加快农业“机器换人”步伐
  大力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工程。紧密结合农业“两区”和“一区一镇”建设,大力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示范乡镇(园区)、示范基地创建。目前,路桥、临海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具体实施方案、加大财政投入,今年临海市财政安排了50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业“机器换人”。建立健全政府牵头、示范单位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力争在2018年和2019年完成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目标。全市示范乡镇(园区)和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也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聚力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引领、项目带动、培训推动,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推广步伐。推动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速发展,主攻水稻机械栽植薄弱环节,继续大力推进水稻栽植、粮食烘干、油菜栽植和收获机械化,积极开展水稻机械化穴直播技术试验示范,全市水稻机械栽植面积21.2万亩,新增水稻插秧机106台。进一步强化农机化技术推广指导,紧密结合农忙时节组织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与培训。
  倾力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积极稳妥推进智慧农机建设,引进和示范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农机装备,推动农业“机器换人”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温岭市安排79万元、台州市本级安排25万元资金用于智慧农机建设项目,临海、天台、仙居等市、县也开展了智慧农机建设试点。积极开展农机农艺(牧艺)融合工作,加强与农技、畜牧部门的协作,落实5个农机农艺(牧艺)融合示范点创建。
  全力推进农机产学研推融合。支持和推动路桥区农机科技协同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机化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科技成果试验示范等活动。协助路桥区组织开展了省农机科技创新对接活动暨浙江路桥农机创业创新产业园启动仪式。
重监理,抓实施,克难攻坚增强农业“机器换人”保障工程
  实施农机安全与质量监管工程。深入推行基层农机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多层次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演练,强化农机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健全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机制,加大农机质量监督管理。
  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工程。大力培育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联社、区域性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等新型主体,探索发展股份制农机作业公司,促进农机服务主体多元化。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因地制宜推行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等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性服务,推动农机服务规模化、产业化。椒江区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与添翼航模教育咨询(台州)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添翼飞防大队,引进12台植保无人机开展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还到福建等省跨区作业,已完成作业服务面积3000多亩,较好地解决了植保无人机推广的技术难题,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创立了一种新的模式。
  实施农机化发展要素保障工程。进一步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和高耗能农业机械报废补偿政策。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机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综合保险等。截至目前,全市已购置各类补贴机具2696台,受益农户数1433户,使用财政补贴资金1644.04万元。全市已报废拖拉机351台,使用省补偿资金55.96万元,县级补偿资金56.69万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