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养生

高温天大量出汗最易脱水

要防心梗和脑梗

  “夏天,许多人以为血压低,不太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恰恰相反,这两周,我们医院急诊室接诊了10多例心梗和脑梗患者。”近日,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叶远玲一边忙着抢救患者,一边感叹。
  最近半个月正值酷暑,翻翻杭州市中医院的记录,最年轻的心血管病患者只有52岁,最大的81岁,男性居多。医生们几乎每天都要忙着给心梗、脑梗患者进行血管开通手术。胸闷、头晕、大汗淋漓,许多患者在发病初期自觉不适时,都曾误以为是中暑。
胸闷、大汗竟是心梗发作
  “再晚点来,恐怕就来不及了。”刚做完心梗手术后卧床休养的林先生想起当时的情况还有些后怕。
  林先生今年52岁,家住杭州市中医院附近,前两天晚饭后,他出门散步。他回忆说,当天他感觉整个人有些“不对劲”,没力气,胸口也很闷。想着可能是天气太热中暑了,就决定回家休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醒来,林先生愈发难受,“胸痛、喘不过气,身上还出了很多汗。”
  早上8点多,他忍不住打车去了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一进门就告诉医生自己中暑了。当天刚好叶远玲副主任值班,她发现林先生浑身是汗、脸色苍白,加上他捂着胸口不停喘气,隐隐有些担心。仔细追问病史发现,林先生还患有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叶远玲副主任怀疑这个“中暑”不简单,马上开出了心电图检查单。急诊检查结果出来,证实了她的担忧,林先生根本不是中暑,而是急性心肌梗死。“时间不等人,一想到他已经熬了一个晚上,我就很担心,必须马上手术救命。”叶远玲副主任说,当时,她建议林先生立即手术打通堵塞的心血管,可林先生还挺固执,觉得只是中暑,不愿意做手术。后来大家轮番上阵劝说,到了中午,林先生才终于签字同意。
  术中造影,医生们也倒吸一口凉气,林先生的右侧冠状动脉已经完全闭塞,不手术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最终,林先生手术植入了两个支架才得以保命。
近半个月收治10多例心梗、脑梗患者
  “最近半个月,我们急诊室已收治了三四例心梗患者,这些人与林先生一样,都有持续的胸闷、胸痛症状。”叶远玲副主任说,林先生是最年轻的患者,最大的心梗患者为81岁,都通过手术将血管打通。
  除了心梗患者,入伏后的这段时间,杭州市中医院急诊室还接诊了10多例脑梗患者。其中有3例做了溶栓治疗。
  70岁的张大伯,前几天因为脑梗被送入杭州市中医院急诊室时,一侧手脚已经瘫软无力。医生为他做了评估后发现,张大伯的肌力只剩下了3级,正常人的肌力为5级。“天太热,大伯在家里很少活动,加上他本身心脑血管就不好,高温天血液黏稠度高,脑血管就堵了。”叶远玲副主任说,气温高,身体的血容量会减少,血管干瘪,脑梗的发病风险也就高了。
  从杭州市中医院统计来看,夏季无论是心梗还是脑梗患者,都以中老年男性居多。
出汗多时喝菜汤补盐补水,胸闷胸痛半小时以上要警惕
  许多人认为,夏天血压低相对安全,其实这并不代表不会中风,夏季也是心脑血管的高发季节。高温天气,毛孔蒸发水分较多,不及时补水会造成身体脱水和血管干瘪,血流速度减缓,沉淀物增多,如果本身就有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很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诱发心梗或脑梗。
  有些老人对温度不敏感,夏天也不觉得热,在家里不开空调,加上长时间卧床,很伤心脑血管。还有很多人明明已经出现身体不适,想着熬一熬就过去了,殊不知,这很可能危及性命。
  一般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典型症状,切不可当中暑。心梗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大汗淋漓,且往往持续半小时以上;脑梗患者则会出现言语不清、一侧肢体不灵活等症状。这时,越早入院越好,最好能在发病后的2小时内,呼叫120入院治疗。
  面对高温天,补水是关键。出汗多的时候,可以多喝些菜汤,番茄蛋花汤、紫菜汤、榨菜汤都是不错的选择,其中的盐分还可以补充身体电解质。平时外出,也建议带些盐开水,咸味类似蛋花汤即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家里要常备血压计、血糖仪定时监测,还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急救药物。
  需要提醒的是,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在夏季应该复查血压,及时调整用药量。夏季血压相对偏低,仍按秋冬季节的药量服用,容易导致低血压。
杭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