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直击田间抗高温现场
□本报记者 蔡希师 文/摄
今年入伏以来的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给我省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影响?应对“烧烤”模式,各地农业主体和农技人员采取了哪些技术措施?农技专家又有哪些好的建议?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零距离感受高温下的坚守。
7月27日上午9时,烈日当空。记者在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中国茶叶博物馆附近的茶园内看到,本应是一片绿色的茶园,如今多了一抹焦红色。走近一看,部分茶树的叶子已被烈日晒焦,蜷缩成了一团。“这片茶园要不是安装了自动喷灌系统,早晚两次浇水,叶片焦黄得还要厉害。”茶农翁海牛说。
杭州市西湖区西湖街道办事处农技站站长林晨告诉记者,近期持续高温对茶树最大的影响是长时间暴晒带来的灼伤,目前,一些茶农已在茶园搭建了遮阳网,并且引水上山,给茶园防暑降温。“高温过后,我们还会组织茶农剪掉焦叶,追施菜饼肥,尽量降低高温灼烧对茶叶生产带来的影响。”林晨说。
正午时分,杭州萧山区戴村镇的实时气温已达40.5℃,骄阳似火,记者在户外一会儿工夫,皮肤已感到阵阵灼痛。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郑氏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靠着一瓶瓶水和一柄柄伞,冒着高温抢收毛豆。该合作社理事长郑来兴告诉记者,由于长期高温,加速了毛豆的生长,成熟期提前了近10天,如果不尽快采摘,毛豆成熟过度就很难销售。合作社里受高温影响严重的,除了毛豆,丝瓜、葫芦、辣椒等作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记者在合作社的丝瓜地里看到,由于长时间高温暴晒,部分已有落花落瓜的现象。“现在已经出现了不少畸形瓜,初步预计会减产30%到40%。”郑来兴说。一同赶来查看情况的杭州萧山区农业局农技人员李水凤,进行了现场指导。他告诉郑来兴,长期的高温干旱对蔬菜的影响非常大,早上8点后到下午4点前的高温时间段,最好给蔬菜覆盖遮阳网,晚上8点后再浇水,避免水分蒸腾烫死作物。“你看看这个果子,就是由于长时间暴晒缺水萎缩了,根本就卖不出去了。”在嵊州市金庭镇的一个桃形李果园里,果农储锡旺指着一棵果树无奈地对记者说。据了解,连日的高温暴晒让该镇的部分桃形李树受到了严重的灼伤。“有的农户种植面积小,可以抬水上山给果树补充水分,大户的话,就是能救多少是多少了。”储锡旺说。绍兴市经济特产站工作人员陈锦宇说,像桃形李这种露天种植而且多种在山上的果树,应对持续高温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设施种植,有条件的大户可以装上自动喷灌系统,暂时没有条件的农户则可以在果树根部的表土上覆盖稻草,尽量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降低高温天对果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