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编织工艺品 加工羊饲料

嘉善废弃茭白叶成了“抢手货”

  □本报记者 杨凌紫
  本报讯 眼下正是夏季茭白大量上市季节。在不少地方,处理茭白叶成了让人头疼的事情,但在嘉善县,当地农民利用种植户废弃的茭白叶,或编织成手工艺品,或加工成羊饲料,实现变废为宝。
  7月18日,记者走进嘉善县姚庄镇金星村,看到成片茭白长势喜人,路边却不见废弃的茭白叶。经了解,原来是村民把茭白叶编织成了工艺品。村民黄永春家中堆着一摞摞晒干、挑选好的茭白叶。他坐在板凳上,拿起一把叶子将其分成三股,双手上下搓动,织出一条草绳,量好尺寸、修剪好后又用细铁丝固定,扎成草圈。黄永春告诉记者,江苏、上海客商时常带来样品让村民照着加工,每天都来统一收购做好的产品,随后由上海的外贸企业进行上色、配饰等加工,最终销往日本。“茭白叶都是免费的,我和妻子在家编草圈,每天可以做200到300个。编织品有100多个样式,制作工艺不同,收购价也有高低,最高的每个4元,一年下来能赚三四万元。”73岁的村民张雪忠高兴地对记者说,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可以坐在家里赚钱。
  茭白叶编织火了,茭白叶供不应求,使得废弃茭白叶的处理难题得以解决。“全村种有400亩左右茭白,一年收三茬。茭白植株长2米,可食用的部分只有0.2米,剩下的全是叶。过去,一到采摘旺季,村里到处是茭白叶,这些茭白叶,要么被焚烧,要么堆在路边腐烂,影响了环境。现在好了,村里的茭白叶不够用,村民还要到周边地区收集。”金星村村委会委员张旭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有50多家农户在做茭白叶编织。
  而在嘉善县西塘镇荻沼村,长兴农场负责人曹建林则把茭白叶、玉米秆等放入机器碾碎,经过密封发酵使之成为青贮饲料,供农场的500头羊食用。“饲料可以保存两年,适口性好,营养价值也高。”曹建林告诉记者,每年农场要加工100吨青贮饲料,原材料都是农户废弃的农作物秸秆。通过加工青贮饲料,不仅使废弃的茭白叶等有了去处,还降低了饲养成本,和购买的饲料相比,每吨节约了1200元左右。
  据了解,嘉善县每年产生8000吨左右废弃茭白叶,以往主要是粉碎还田。“如今,村民通过绿色、生态方式,消化了大量废弃茭白叶,既缓解了环境压力,又增加了收入,一举多得。”嘉善县农经局科教科的沈涌汇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