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专版

桑基鱼塘,千年文化创造产业融合新契机

  •   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称的湖州,现存着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桑基鱼塘系统,该区域地处我国第一大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区域太湖南岸。
      如今,湖州市委、市政府大力保护与传承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生态农业系统,结合区域内生态优势,发挥自身文化底蕴,提升桑基鱼塘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开发生态休闲旅游,使其重新焕发了耀眼的光彩。2014年,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入选传统农业系统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目前正在冲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
    桑基鱼塘,历史赠予的瑰宝
      4700余年前,在浙江湖州发祥的钱山漾文明便已经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当地劳动人民以其辛勤的劳作、惊人的智慧,制造出了历史上最早的绢片、丝线、丝带、丝绳等家蚕丝织物。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处于我国第一大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区域太湖南岸、太湖的上游。早在2500多年前,每到雨季,当地的劳动人民常常因为区域内河道不畅深受洪涝灾害的侵袭。为了解决洪涝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当地智慧的先民通过修筑“纵浦横塘”水利排灌工程,将地势低下、常年积水的洼地挖深变成鱼塘,挖出的塘泥则堆放在水塘的四周作为塘基,最后逐步演变成为“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
      从种桑养蚕到养鱼、肥田的生态循环,构成了桑、蚕、鱼三者之间密切的关系,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粪等塘泥肥桑的比较完整的能量流系统。
      渐渐地,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发展成了“处处停蚕箔,家家下渔签”的繁荣景象。该系统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生态、安全、优质的淡水鱼类及丝绸产品,而且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种桑养蚕、养鱼、婚嫁习俗和轧蚕花、祭蚕神等蚕桑文化、渔文化与民间风俗。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桑基鱼塘系统也面临着挑战。据了解,2014年前,由于水产养殖效益高于养蚕效益,导致人们重养鱼、轻养蚕,鱼塘面积增大,桑基面积缩小。基塘比例的失调,已影响到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与利用并举,焕发桑基鱼塘新活力
      为保护桑基鱼塘系统的生态平衡,湖州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湖州市桑基鱼塘保护办法》《湖州南浔桑基鱼塘系统保护和发展规划》《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升发展蚕桑产业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措施办法。2014年,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入选传统农业系统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现在,正准备申请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6年,当地市委、市政府还与李文华院士团队签约成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浙江大学三方签约成立湖州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依托这些平台,当地进一步推进桑基鱼塘保护与利用,扩大湖州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了解,在湖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保护下,目前,桑基鱼塘系统正得到逐渐恢复。在实现“申报促保护”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湖州正准备迎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认定的专家前来实地考察。
      在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放眼望去,连片的桑基鱼塘犹如星盘一般铺开,鱼塘、桑林、河道相互映衬,仿佛一幅山水画铺展在大地之上,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为桑基鱼塘增添了更深的文化内涵。目前,桑基鱼塘已然成为湖州一张金名片。
      凭借该系统丰富的物产优势,湖州市还在区域内创建了“果基鱼塘”“油基鱼塘”“菜基鱼塘”等新型农业循环模式2万余亩,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水产、丝绸、湖羊等产品。近年来,当地政府还深度挖掘该系统产品的附加值,研发出了桑叶茶、桑叶粉、桑葚果品饮料等深加工产品,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收益。
      目前位于南浔区的浙江湖州桑基鱼塘有近4000公顷桑地和10000公顷鱼塘,每年桑地用工量600个/公顷,鱼塘用工量1200个/公顷,桑蚕制作成丝绵、鱼塘养鱼等带来的人均生产性收入达到1.45万元,占南浔区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98元的54.92%。
    依托系统文化,激发生态休闲新动能
      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在湖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保护下,生态系统重新获得了平衡,系统内的环境得到了充分的恢复。
      湖州市南浔区荻港村的荻港渔庄,一到节假日,便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小住两日,垂钓、休闲等活动获得了游客们的一致点赞。“这里生态环境好、休闲活动多,很不错。”
      荻港渔庄就是在桑基鱼塘系统内开发出来的一家集观赏、垂钓、休闲、度假、娱乐、美食、示范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农庄。“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桑基鱼塘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夯实了基础,”湖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南浔区练市镇、双林镇等15个重点乡镇的12万亩桑树林和重点乡镇的功能示范区为发展休闲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了解,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历经千年历史,拥有丰厚的蚕桑丝绸文化和渔文化,钱山漾遗址、双林绫绢织造技艺、渔家乐、蚕花戏等多个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习俗,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专家前来游玩、考察。
      2015年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委员会委员、日本综合地球环境科学研究所阿部健一教授等来自28个国家的第二届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培训班学员先后到湖州南浔考察桑基鱼塘系统的生态状况和文化。
      依托桑基鱼塘系统积累下来的千年风俗文化,凭借优异的生态环境,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完美诠释了太湖流域的农耕文化和独特秀美的生态江南。该系统当下在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正深度开发第三产业,激发该系统的第三动能。如今,该区域的生态休闲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据初步统计,2016年,仅荻港渔庄接待游客量就超过1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4000余万元。 唐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