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温岭市农业推广研究员林燚——

农民心中的“西瓜皇后”

  □本报记者 杨凌紫编者按: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51名浙江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他们中有不少来自“三农”领域,他们是全省“三农”领域共产党员中的佼佼者。本报从今天起开设“十九大代表风采录”栏目,陆续刊发这些先进模范党员的事迹,展现他们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为“三农”发展再立新功的风采。并以他们为榜样,勇于担当,奋力拼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人物名片:林燚,女,中共党员,现任温岭市蔬菜管理办公室主任、林燚农业名家工作室领衔人、农业推广研究员。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聘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瓜菜》编委。连续担任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今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短发别到耳后,低头盯着瓜农通过微信传来的照片,时不时推推厚重的眼镜……7月7日,记者见到林燚时,她正专注地和同事一起帮助瓜农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瓜农觉得化瓜是药害引起的,但你看花和新叶,是高温导致的。”林燚通过仔细观察,做出了“诊断”。林燚的“诊断”,让着急的瓜农放下心来。
  “有问题,找林燚!”这是温岭很多农民尤其是瓜农的口头禅,仅今年上半年,她就处理了200多例生产技术问题。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热情的服务态度,林燚成为农民心中的“西瓜皇后”。
  工作30余载,林燚潜心瓜果等经济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并热心地把良法传授给农民。上世纪80年代末,温岭市引进品质优良的西瓜品种——“早佳8424”。由于这个品种的开花结果期正值梅雨季节,导致西瓜病害严重并出现裂瓜,瓜农有种无收。林燚意识到,良种要配良法,要实现增产增收,必须加快配套技术研究。于是,她奔波在田间地头,指导瓜农实施避雨栽培,搭起大棚,让西瓜“住”进去。同时,进行大量试验,研究播种期、密度、肥料、药剂等栽培因子对西瓜生长的影响,最终研发出设施西瓜稀植长季节栽培技术,并通过开办培训班把栽培技术传授给瓜农。“多亏有林老师的栽培技术支撑,我种出了优质西瓜,打响了‘玉麟’西瓜品牌。现在,我在全国10多个省份种植西瓜,去年实现产值3亿多元,平时种瓜遇到难题,都求助林老师。”温岭市“西瓜大王”彭友达说。“特别爱钻研,在指导农民生产时也不忘多留个心眼去发现问题。林老师是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人。”与林燚同事多年的杨瑜斌说。2005年3月,温岭市新河、滨海等地上百亩嫁接西瓜苗枯死,这是我省首次出现的嫁接西瓜苗大面积死亡现象。专家团队现场查看后得出的结论是“尖孢镰孢菌主导的枯萎病”,且无法用药改善这一病症。
(下转第2版)
(紧接第1版)这个结论等于给这批西瓜苗判了“死刑”,瓜农一筹莫展,但林燚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西瓜发病症状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她认为,如果病因真如自己判断的那样,那么,这些得病的西瓜苗还有救!为此,林燚多次到瓜地收集病株,寻找专业机构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病因是茄腐镰孢菌导致的根腐病,从而推翻了原先的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林燚向瓜农提出了适用的防治方法,为他们挽回了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很多农民将一辈子积蓄都投在土地里了,我们得多想办法、多做实事,让他们损失少一些、赚得多一点。”林燚说。在林燚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温岭瓜农底气十足地走出家门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种瓜,“玉麟”西瓜也红遍了大江南北。据了解,目前,温岭瓜农年种植设施西瓜3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量4500公斤左右,亩产值逾8000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